日常民國(第3/3頁)

圖四 1940年代,天津東亞公司公教信友協進會的唱詩班在排練。

民國幾十年,除了抗戰前有過幾年的相對和平時期以外,大部分時間都處在動蕩與戰亂之中,這無疑給民眾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但戰亂與動蕩並不就是民眾生活的全部,即使身處戰亂中,老百姓的日子照常得過。戰爭雖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百姓的生活,卻無法使它中斷。這兩幅照片(圖五、圖六)均拍攝於1948年的長春。圖五是豎立在長春街頭的大幅新影片上映廣告畫,圖六是在長春一間酒吧登台表演的鼓手。

此時國共內戰方酣,長春已處在解放軍幾十萬大軍的重重包圍之中,不僅十幾萬國民黨守軍與外界的聯系逐漸中斷,一般百姓的出入,也受到嚴格的限制,一場空前的饑饉正一步步逼向這座城市。生活在長春城裏的人們,已不止一次地聽到遠處傳來的隆隆炮聲,但這並不妨礙最新的美國大片一部接一部地上映,而架子鼓手一旦登台演出,還是西裝革履,頭發依舊梳理得絲毫不亂,專注地沉浸在自己敲出的鼓點裏……

從照片上看,架子鼓手的家什似乎過於簡陋了,只有一面大鼓、一面小鼓,外加一個立鑔,然而相對於遠處隱隱傳來的炮聲,這裏發出的,卻是屬於市井的、民間的音符,傳遞著平民大眾對和平生活的向往與期盼。

圖五 1948年,豎立在長春街頭的新影片上映廣告畫。

圖六 1948年,長春市一間酒吧裏一位登台表演的鼓手。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