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鳳閣清鳴 第三節(第2/6頁)

崔氏端了茶進來,聽到此語,微笑道:“若有那一日,慎文不可以忘了老家堂屋東壁的祖訓。”

包綬肅然道:“絕不敢違。”

石越心中好奇,向崔氏抱拳道:“貴府的祖訓,可否讓在下一觀?”

崔氏笑道:“不敢欺瞞學士,祖訓卻是在老家。慎文,你可背給學士聽聽。”

“是。”包綬站起身來,朗聲念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石越默默念了一遍,喃喃道:“包綬……合肥……”心中靈光忽現,脫口說道:“你是包孝肅之後?”

包綬點頭道:“正是先父。”

石越知道包拯官至樞密副使,不料身歿之後,家中竟然如此清貧,他舉目打量屋中陳設,嘆道:“包公果然讓人敬佩。前不久富韓公向皇上舉薦你,你為何不願意受官職?”

包綬淡然笑道:“我不願意以父蔭受官,寧可公平的參加考試。”

石越見崔氏包容的望著包綬,顯是也很支持他的決定,不由肅然起敬。清貧至此,卻能放棄祿養,寧可守著貧寒,一定要從直中去取功名,石越捫心自問,自己便不能做到。“慎文,有此節操,日後當能不墮令尊之名。”

石越問了問包綬的學業,又取來包綬平日所寫的文章策論細讀,雖然及不上秦觀的文章倜儻清麗,卻另有一種中規中矩的堅持,其中於時政的見識,更在秦觀之上,倒和唐康在伯仲之間。

石越不由更是喜愛,他存心想考考包綬,看看他的見識究竟有多高,便笑道:“慎文,今日所頒《諸州縣興學校詔》,你可看到?”

包綬點點頭,道:“早上在白水潭已經看了。”

“你覺得如何?這是良策,還是惡政?”石越故意問道。

“自然是良策,只是……”包綬遲疑道。

“只是什麽?但說無妨。”石越笑著鼓勵道。

“學生以為宰府頒行此詔,是朝廷財政不支的權宜之計,但是僅以二成優異者由朝廷供給,只恐難以防止情弊請托。況且富家子弟得此獎學金,不過錦上添花;貧家子弟失此,卻有饑餒之憂。學生以為頒行此法,不能止百姓之怨言。”

包綬這些話,卻是說中了石越的心病。石越見包綬也有這樣擔憂,不由苦笑道:“但實際上,在絕對人數上,此法比起以前,卻是能讓更多的貧家子弟入學。”

“或者可以。”包綬沒有注意石越的語氣,繼續說道:“但是百姓只會看到形式上的不公平。”

石越嘆了口氣,道:“卻不知道有什麽更好的辦法?難不成真要全面免費?可是朝廷哪裏又有這樣的財力。”他此時,已經不再是在考較包綬,而是變成了抒發心中的煩惱。

“或者……或者也不是沒有辦法。”包綬大著膽子說道。

“哦?”石越精神一振,問道:“慎文有何良策?”

“學生也不知是否可行……”

“無妨,先說出來,是否可行,可以再加參斟。”

“是。”包綬道:“學生以為,朝廷可以再下一詔,凡前二成優異、當得獎學金者,若自願放棄獎學金,朝廷可以追贈其死去的祖先一個官職——如此,許多富家子弟而祖上無官職者,必然會放棄獎學金要求封贈。這樣省下來的名額,便可由貧家子弟遞補。”

石越思忖了一會,笑道:“讀書便可以得封贈?”

包綬不好意思的笑道:“學生原也是異想天開。”

“不,慎文,你這是好辦法。不過需要有更詳細的條例……”石越得到包綬的提醒,實有柳暗花明之感,他笑道:“我們的確可以想辦法,讓那些獎學金名額,盡可能的分給貧家子弟。”

“把獎學金的名額,盡可能的分給貧家子弟?”趙頊笑著反問道。

“不錯。”石越回道:“凡五品以上官員,已有子弟在太學入學,且官員受朝廷祿養,因此可以下令,其在州縣入學之子弟,不得享受獎學金,若成績在優等者,由朝廷賜金花嘉獎;凡祖上無官,家有三頃之田以上者,若成績優等可得獎學金,若肯讓獎學金三年,朝廷封贈其先人一人七品散官;若肯讓出五年獎學金,朝廷封贈其先人二人七品散官,如此,既可獎勵孝道,淳化風俗;又可讓出名額給貧家子弟,名為助學金。為鼓勵上進,又可規定,凡成績連續兩年不能在前一半名次以內者,不得享受助學金……”

“這倒是個好主意。”趙頊一面翻閱石越的條陳,一面笑道:“虧得卿想得出來。”

石越見趙頊應允,笑道:“陛下,這卻不是臣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