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勵精圖治 第二節(第5/5頁)

“職方館知事是正六品上,司馬夢求布衣入仕,便是稱‘試’,也遠遠不夠,朕想,便以司馬夢求為試同知職方館事,為從六品上,如此不駭物議,卿以為如何?”

“臣無異議。”

“那就讓司馬夢求去向朕證明他的才能吧!”趙頊意氣風發的站起身來,走到甲板邊上,忽然低聲嘆道:“石卿,朕想知道海風與河風,究竟有何不同……”石越默然不語,他只能苦笑,甚至無法安慰皇帝——除了創業之君,亡國之主,歷史上守成之主能親身享受海風的,絕無僅有。

趙頊似乎也明白自己想的只是一種奢望。他深深的呼吸了一口金明池上清新的空氣,問道:“狄咨應當到了吧?”

“應當到了。這次朝廷特赦一千名死囚,以及數千名重刑要犯,隨狄咨前往歸義城,臣心裏也惴惴不安。招募前往歸義城的官員,也大部分都是在中土走投無路,或者唯利是圖之輩,所有的一切,都有賴於狄咨的能力,以及海船水軍的威懾。”

“朕反倒不擔心。李乾德外表雖然服氣,心裏卻未必歸服,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悍不畏死之輩,以毒攻毒,可得奇效。狄咨臨行前,崇政殿面辭,朕已叮囑他,治理這些犯人的第一要務,是要讓他們在當地成家立業。只要他們不想著返回中土,就不會和李乾德勾結威脅中原,朕可安枕無憂。”

“服與不服,李乾德都不敢輕易造反。”石越淡淡的說道。

“南面事了,石卿,北面之事,又當如何?”趙頊突然轉過身來,熱切的望著石越。石越這才知道方才皇帝提起狄咨,不過是想整理一下心中的思緒,他的心裏,無時無刻沒有忘記北面的遼國。

“石卿,如果耶律伊遜真有能力站穩腳跟,反撲耶律浚,朕想機不可失,何不準備一支大軍,趁機收復燕雲?!”趙頊握緊了拳頭。

“陛下!”石越跪了下去。

趙頊的臉沉了下去。

“士卒未練,兵甲未精,驅羊逐狼,豈能成功?”

“這……”

“陛下,國內萬事待舉,眾多改革剛剛開始,河北災情方過,各地報告似乎明年又有旱災,這樣的情況下,朝廷又有什麽本錢北伐?”

“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看著機會從眼前流走?”趙頊心有不甘。

“機會只給準備好了的人。”石越沉聲說道。

“朕不甘心!”趙頊無名火起,怒聲吼道。

“不甘心也要甘心。”石越硬生生頂了回去,他可不想看著五路伐夏的悲劇提前上演。

趙頊怒氣沖沖的盯著石越。石越只是板著臉不做聲。

君臣二人對峙良久,忽然,趙頊嘆了口氣,道:“罷!罷!”

“陛下,朝廷應當靜待形勢。一面抓緊推進改革,防範災情,一面整軍經軍,靜候時機,切不可操之過急。機會日後一定還有。”石越放緩了聲音安慰道,“如果這次遼國內亂,朝廷雖然無力發兵趁機恢復燕雲,卻也並非無利可圖。”

“怎麽說?”趙頊悻悻的問道。

“一旦遼國正式內戰。若是南京道與西京道分別被雙方割據,則於我大宋利益最大,可以遣使者分赴雙方,要求他們賣戰馬與耕牛與我大宋,大宋則用棉布、鐘表、茶葉交換,誰敢不從,便威脅他們與另一方結盟攻擊之。臣諒耶律伊遜與耶律浚都不敢不從。若二道為一方占據,朝廷依然可以要他賣戰馬與耕牛,彼若同意,我則承認其正朔;彼若反對,我便以用兵相威脅……”

趙頊臉色稍霽,又問道:“歲幣呢?難不成朕還要給他們歲幣?”

“戰爭未打完之前,自然不給。打完之後,給與不給,其權在我。”

“如此則差強人意。軍事改革,朕以為刻不容緩!”

熙寧八年七月。趙頊以無比堅定的決心開始推行軍事改革。

“整個大宋的軍事體系,將由六個機構領導:樞密院、兵部、三衙、衛尉寺、軍器監、太仆寺。所有機構,都要受禦史台與門下後省監督。六個機構各有職掌——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同時亦是皇帝陛下之最高軍事參議機構。兵部的職掌,包括六品及以下武官品級的補選和升調轉遷;征募兵員、士兵的遷補,退役;驛傳,後勤軍資等等。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三衙掌全國之禁軍,平時主要職責是督導各軍訓練、建議獎懲官兵、提出裝備建議。衛尉寺掌監軍、軍法諸事宜,它可以監視、調查軍中一切叛亂、違法行為,審理軍事案件。軍器監掌研究、生產軍器。太仆寺專掌馬政……”

王韶坐在滕椅上,聽長子王厚說著軍事改革的內容,突然冷笑道:“這次郭逵要受重用了吧?”身為樞密副使,卻只能做軍事改革的看客,王韶心裏十分不滿。但是皇帝的決心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