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勵精圖治 第四節(第5/6頁)

石越這才意識到自己舉動出格,不由尷尬的望著趙頊,欲要解釋,一時半會卻也說不清楚。偏偏在他懷中的淑壽公主不肯安靜,伸出白嫩的小手一把抓住他耳邊垂下的兩綹頭發,使勁的拉扯著,害得他只能歪著腦袋望著皇帝。

趙頊見他這模樣,終於忍禁不俊,“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一面卻充滿醋意的從石越懷裏一把搶過淑壽,也狠狠的在淑壽臉上親了一口。

石越這才訥訥的說道:“臣死罪、臣死罪。”

趙頊擺擺手,半開玩笑的說道:“卿的哥哥石起不是有兩個兒子嗎?卿過繼一個過來吧。”

石越不料趙頊對他的家事知道得這麽清楚,倒是吃了一驚,只是他卻不願意過繼石起的兒子,便委婉拒絕道:“臣想過一段時間再說……”

趙頊笑道:“卿若現在過繼過來,朕便將淑壽許給你兒子,結個親家。若是晚了,你還有幾個小舅子,王韶家還有個聰明的十三郎,只怕要被人搶走了。”

石越知道皇帝說的是韓琦的幼子和王韶的十三子王采,不由戀戀不舍的望了淑壽一眼,也半開玩笑的說道:“陛下,何不再等幾年?臣還想自己的親生兒子來娶公主進門呢。”

趙頊哈哈大笑,抱著淑壽使勁親了兩口,自嘲的笑道:“朕這個公主,總算是不愁嫁了。”

石越跟著笑了一回。趙頊忽然問道:“卿有個義弟,叫唐康,是吧?”

“是。臣弟現在白水潭讀書。”

“朕想幫他做個媒。”趙頊笑道。

石越一怔,笑道:“唐康何德何能,豈敢勞動天子?”

“朕想沖沖晦氣。清河郡主不日將下嫁狄詠,聽說卿也在給程家小姐做媒,是嫁給包拯之後吧?朕來湊個熱鬧,替卿的義弟,訂下文彥博之孫女,卿看這門婚事,還算是門當戶對吧?”

石越連忙欠身笑道:“只怕是臣弟高攀了。”

“卿一下子比文彥博矮了兩輩,有什麽好高攀的。”趙頊笑道,“朕準備不日召文彥博還京,再拜樞密使,正好讓他帶著孫女進京,兩家好訂婚下聘。”

石越這才知道皇帝的意思,他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來掌領樞密院。而且此人必須資歷極高,可以統領樞密院制衡現在風頭正勁的兵部,以達到樞密院和尚書省的平衡。文彥博毫無疑問是最佳人選。“陛下,臣以為讓文彥博掌樞密院甚當。只是如果臣與文家結親,只怕還需要避嫌……”

“那倒不必,有王安石與吳充的先例在。”趙頊搖搖頭。文彥博與石越關系非常的平凡,稍稍拉近一點距離,是有必要的。

這幾日以來,桑充國都一直忙著籌辦在兵器研究院事故中身亡的二十五名研究員的喪事。對於其它之事,都無心關注,誰知就在他疲憊不堪的回到家中時,忽然發現小幾之上正放著一份報紙,上面日期正是當天出版的《新義報》。桑充國隨意的瞟了一眼,目光便被吸引住了——那頭版頭條,粗黑的隸書,寫著一行標題:《我們要如何慰藉英靈?》,但是真正吸引桑充國目光的,卻是標題下的署名:石越!竟然是石越。

他立刻拿起報紙,細細讀起來。原來卻竟是石越在《新義報》上公開呼籲建立英烈祠與先賢祠,分別迎奉兵器研究院死難者牌位,並公開請求朝中大臣,不要阻礙此事。他做夢也沒料想得到石越竟然有這樣堅定的決心行此事,更付以此非常之法,看完這篇激昂的文章之後,桑充國竟然陷入沉思中,恍恍惚惚的想道:“難道是以前那個子明,又回來了?”

“桑郎。”一個聲音喚道。

桑充國猛然一驚,回過神來,卻見是王倩穿著素衫,盈盈站立在自己面前。她顯然已經猜出桑充國在想些什麽,只略略瞟了一眼報紙,便即淺笑道:“聽說石越好容易說服皇上與政事堂,要下敕建英烈祠與先賢祠,卻被門下後者駁回先賢祠的請求。昨日政事堂會議,石越又受阻於司馬光,沒有得到政事堂的支持。晚上就聽說他夜訪呂希哲與楊繪,卻郁郁而歸。誰料今日一早,《新義報》上就刊登了石越的署名文章,擺明了就是想借助士林清議的力量來壓服楊繪與呂希哲。數年以來,倒是頭一次見到石子明如此決然毅然。”

桑充國嘆了口氣,王倩素來能對朝中大臣的動向了如指掌,這樣的能耐,他也早就習以為常了。只是此刻,他望著自己的妻子,忽然無比懊惱的搖搖頭,輕聲說道:“倩兒,你不了解子明。”

王倩詫異的望著他,但她聰明的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等待著桑充國解釋。

果然桑充國嘆了口氣,說道:“這個世界上,真還有比石越更決然的人嗎?他不過有時候藏得極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