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勵精圖治 第四節(第6/6頁)

“我一直覺得他缺少直面困難的勇氣。有些困難,總是需要人面對面去戰而勝之。”出於某種不可言傳的偏見,王倩對石越的評價始終有限。

“這不公平。”桑充國輕輕的說道:“也許,他只是比我們多了面對困難的智慧而已。”

王倩默然良久,忽然溫柔的說道:“桑郎,你很尊重他?”

桑充國鄭重的點了點頭,說道:“我一直都尊重他。他是我見過的最有智慧的人,雖然有時候,我理解不了他。”

“也許吧。但是我覺得你比他要堅毅勇敢。”王倩溫柔的笑了,可是聲音卻非常誠懇。

桑充國站起身來,緩緩踱到門口,望著蔚藍的天空,悠悠說道:“我曾經答應過他,會永遠站在他的一邊。但是,我似乎沒有做到。”

“我的夫君無論什麽時候,都應當站在道義一邊。”王倩的唇邊流露出一絲執拗,“桑充國不應當向任何人效忠。”

桑充國卻沒有轉過身來看自己的妻子,而是徑自說道:“但這一次,道義就在石越一邊。”

王倩撇了撇嘴,搖著頭,柔聲說道:“桑郎,你還不明白?石越不象你,他永遠沒有你的純粹。他做任何事情,都帶著功利與目的。他表面上溫文爾雅,其實心機深不可測……你以為這次,他只是純粹想慰藉死難者的英靈嗎?”

“難道還有什麽別的目的?”桑充國愕然回過頭,驚訝的看著妻子問道。

王倩猶豫了一下,不由在心裏嘆了口氣,她的神情依然似水般溫柔,但聲音中卻隱隱有刀鋒般的銳利:“他不過是想借著這次機會,建立起先賢祠的地位,從而破壞儒家的獨尊地位罷了!”

“這……”桑充國不自知的瞪大了眼睛,覺得這樣的結論真是不可思議。

王倩再次微微一笑,細聲說道:“桑郎,你且想想,石學問世以來,風行於世。那些所謂的雜學,除了不能參加科舉之外,學習者已經完全可以借此謀生,並且,甚至也有做官的機會。如今朝廷再這麽大張旗鼓的進行褒揚,死後甚至可以千秋萬世的祭奠——這已是董仲舒以來從所未有的新局面!雖然不可能徹底撼動儒家的地位,但是儒學獨尊,必然受到實質上的挑戰……天下傑出之士,有多少人能不被萬世之名所誘惑?”她侃侃而說,如果此刻石越能聽到她的這番評論,也許都會感嘆王倩才是他真正的知己。

“不管如何,這都是好事。”桑充國依然有幾分不相信,但是石學地位的提高,也是他所樂於見到的。

“的確是好事。只是我覺得石越太陰沉了,連他這次親自在《新義報》撰寫署名文章,我也覺得有他的用意……”

桑充國擺了擺手,咬著嘴唇說道:“倩兒,你不必對子明太過苛責。這次我一定會站在他的一邊的!”

從第二天起,《汴京新聞》出現了一個系列報道,《汴京新聞》替二十五名死者各做了一個專題,講敘他們的生平事跡,和親人朋友對他們的悼念。報道感人至深,以至於整個汴京都在同情這些死者。而《新義報》則無比默契的刊登著一系列的評論,慷慨激昂的呼籲朝廷的“有關官員”不要讓死者不能瞑目,令生者常懷耿耿。

在兩大輿論力量的引導下,汴京士林普遍相信,石越的要求,完全是出於一種對死者的尊重。卻也有不少人知道自己配享孔廟終身無望,卻幻想能進入先賢祠享受千年之令名,因此在心裏極為支持石越的主張。甚至連《諫聞報》也一反常態,高舉支持的大旗,站在了石越一邊——以至於很多人都懷疑唐坰完全是因為盼望自己死入祠先賢祠,才有這樣異乎尋常的舉動。

這是歷史上頭一次,尚書省操縱輿論,來對門下後省的官員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