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哲夫成城 第一節(第3/6頁)

然而一切似乎都有點晚了。

熙寧十年三月三十日。也就是石越離開熙寧寨兩天之後,大宋侍衛步軍司下轄的振武軍第一軍、神銳軍第二軍近三萬禁軍,外加渭州、鎮戎軍的兩萬余蕃軍,還有未受整編的禁軍約四十個指揮約兩萬人,以及八千弓箭手,五萬廂軍、鄉兵,三萬役夫工匠,共計約十六萬人馬突然大舉出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拔掉了沿途西夏的幾個小寨。頓時,西夏石門峽、沒煙峽守軍都燃起了狼煙,報急的信使緊急出動,向天都山馳去。

然而,在距石門峽以東、沒煙峽以南各約十八裏的石門水南岸,蔚茹河(葫蘆河川)以西,距鎮戎軍約八十裏的所在,宋軍卻突然停了下來。沒等到石門峽與沒煙峽的西夏守軍松一口氣,探子的報告,讓他們又開始如坐針氈!

宋軍竟然在那裏開始紮寨築城!

此城一旦建成,就與西夏控制的兩大關隘石門峽、沒煙峽正好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區區十八裏的距離,意味著宋軍可以隨時來問候兩關的西夏守軍,而西夏軍想要進入渭州的土地,就斷不能視此城於不顧,否則不僅會後院起火,而且連回家的路都會被人掐斷!

石門峽與沒煙峽的西夏守將,哪怕用腳趾想,也知道這個地方築城,是己方絕對不能允許的。

但是兩關現在僅有區區各三千的守軍,宋軍不來攻擊自己,已經是謝天謝地,若要他們主動出擊,這必敗的一陣也是他們決不敢承擔的。所以,雖然心知肚明其中的厲害,但西夏守軍卻只能眼睜睜地隔著石門水遠遠望著宋軍——在那個要害之地,迅速的立起幾座大營寨,並開始挖河築墻。

很快,兩天時間便過去了。

每天,高遵裕都要巡視幾遍營地。甲仗鮮明、軍容整肅的部隊,互為犄角的東西兩大戰營,會讓他稍稍覺得安慰;但是匆匆忙忙用柴營法紮就的營寨,卻又讓他放心不下。幸好,與西夏軍隊中間還隔了一條河!

修築這座被石越稱為“平夏城”的城堡,其實並非高遵裕所願意。但是石越既然以陜西路安撫使之身份做下了決定,就容不得他反對。他只能暗中上書樞密院,委婉的說明情況,並且托人告訴高太後,以備將來自己不被當成替罪羊;但表面上卻不能不配合著石越,親自率兵來此。因為他是渭州經略使,是唯一有資格來統領這十幾萬大軍的人。同時高遵裕也認為,與其讓石越這個文官來統兵,敗壞國事,還不如自己來比較好。就算有事,也斷不至於全軍覆沒。畢竟,如果讓他石越升帳,只怕除了少數幾個將領,絕大部分的將領可能根本就不會去理會他。

這幾日,他都斷然拒絕了劉昌祚進攻石門、沒煙二峽的建議,他很明白,自己統率號稱的十六萬人馬中,其中有八萬是用來築城的,真正能打仗的,只有七萬八千人。

因此,高遵裕親率本部神銳軍第二軍等部隊駐守西大營;而昭武校尉、振武軍第一軍都指揮使種誼則統領振武軍第一軍、二十個指揮的未整編禁軍與八千弓箭手駐紮在兩三裏外的東大營。高遵裕並不想做任何無謂的犧牲。他知道西夏人的進攻,是遲早的事情。因此,抓緊時間修好城堡,才是關鍵。

謹慎的高遵裕把斥侯放得遠遠的,幾乎直達石門、沒煙二峽的關寨之外。然而讓他疑惑的是:無論是石門峽還是沒煙峽,西夏的守軍們除了明顯的加強戒備之外,卻並沒有別的動靜。

“他們怎麽可能反應這麽慢?”高遵裕雖然覺得西夏人的反應不尋常,但是他卻不願這種疑惑表露出來,以免擾亂軍心。

“高帥!”翊麾校尉顧靈甫身著一件青黑色的瘊子甲,略顯笨拙的走了過來。他的甲上套了一件深綠色背心,背心繡著長箭射日圖——這個圖案代表著神銳軍。顧靈甫身著的瘊子甲,原本是羌人所造,這種甲用冷鍛法加工而成,柔薄堅韌,光亮見發,五十步以外,強弩不能透甲。因為甲片冷鍛到原來厚度的三分之一後,在末端會留下筷子大小的一塊不鍛,隱約如皮膚上的瘊子,故稱“瘊子甲”。兵器研究院仿制成功之後,振武軍什將(銳士)以上,都裝備了這種鎧甲;而神銳軍因為是輕裝步兵,則只有陪戎副尉以上的軍官,才會配備瘊子甲。

“何事?”看到來人是顧靈甫,高遵裕的臉色便已經微微的沉了下來。顧靈甫身為神銳軍第二軍第三營的副都指揮使,負責西大營東門的防衛,在這樣的時刻,怎麽會跑到西門來?

顧靈甫卻是面有喜色,稟道:“稟高帥,神衛營第四營即將到熙寧寨……”

高遵裕不待他說完,便不耐煩的喝道:“到熙寧寨又如何?用得著你親來大呼小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