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哲夫成城 第二節(第5/6頁)

李清微微嘆息一聲,一咬牙,緩緩地舉起了右手!

立時,號角“嗚嗚”地吹響……

東大營。

“將軍!”一名致果校尉單膝跪了下來,“請發兵吧!”

“種將軍!不能見死不救啊!”又一名致果校尉跪了下來。

種誼輕輕的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微微嘆道:“李清是很會打仗的人。他分明是想誘我出營,必有後著。”

“但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幾千兄弟戰死在營前吧?”

“是啊!”種誼長嘆了一聲,“但是出去的話,會不會將幾萬名將士置於險地呢?”

“將軍,請讓末將去吧!縱然戰死,末將也無怨言。”

種誼的目光掃過眾人,落在了軍都虞侯的臉上,見他欲言又止的樣子,種誼不禁搖了搖頭,道:“看來我別無選擇。”

眾將立即安靜下來,等待種誼最後的決斷。一道道期盼的目光,讓種誼不自禁的苦笑。李清就是想讓自己出營,這樣他才好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力,打擊自己笨重的重步兵。至少種誼絕對不會相信李清會和自己精銳的重步兵正面對決。

歷史上,當宋軍布下戰陣與敵軍堂堂皇皇對決之時,是很少有敗績的。但是關鍵是,敵人從來沒有義務來陪宋軍以堂堂之師,對皇皇之陣。兵法的要義,就是以強擊弱,以石擊卵,以長擊短。在種誼看來,所謂的“名將”,就是指在對戰的那一刻,他的部隊永遠比敵人多的那種人。

剛剛那一陣,劉昌祚的神銳軍,就將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是,難道現在輪到李清來發揮了麽?

種誼苦笑著,終於,他站起身來,緩緩環視眾人,說道:“諸將聽令!……”

李清一直沒有看被圍攻的宋軍一眼,他的目光始終盯著宋軍的東大營。並非他不了解包圍圈中的戰況——抱著決死之心的宋軍是可畏的。幾輪射擊後,那些鄉兵們折斷了自己的弓箭,用佩刀與自己的騎兵戰鬥……瘋狂的沖入馬腹下,用一條生命的代價來砍斷馬腿,然後幾個人一擁而上,將摔下馬的騎兵砍死。那些神銳軍的騎兵更是可怖,身上帶著三四支箭,卻依然揮舞著長刀,用近乎瘋狂的鬥志與自己的騎兵同歸於盡!

宋軍什麽時候變成這樣了?李清忍不住暗暗感嘆。不過他知道,宋人的心中,並沒有那種瘋狂的因子,只不過大多數人很容易會被上位者的英雄行為所感染罷了。幸好如此,否則的話……少數人的悍不畏死可以稱為英勇,如果全部都是如此,只怕只能稱為瘋狂了。但是……李清腦海中突然閃過對方主將眼中的驕傲、那位舉著軍旗的將領眼中的決然毅然……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泛了上來。

李清不由搖了搖頭,“兩軍對戰的時候,自己居然還在想這些無謂的事情!”然而一瞬間,一句話又從他腦中掠過:“華夏貴胄,豈能委身於夷種!”李清不覺有點愕然,用細不可聞的聲音說道:“知遇之恩,自當肝腦相報。”

“嗚——”北方傳來的號角之聲,終於讓李清的精神集中起來。

他定晴望去,宋軍東大營終於營門大開,振武軍的旗幟與“種”字將旗在風中飄揚,數以萬計的宋軍列著整齊的陣形,向己方走來。

“催鼓!”李清淡淡的命令道。頓時,戰鼓急擂,幸存的宋軍都有了死亡的覺悟。文煥的馬匹早已戰死,他與一個袍澤背對背靠著,笑道:“兄弟,殺了多少西賊?”

背靠著人淡淡的答道:“一個大首領,四個小首領。”

文煥聽到這個聲音,幾乎呆住了,驚道:“鎮卿?!”

“嗯。”吳安國依然懶得多說什麽。

“真是至死不改的脾氣!”文煥笑罵道,言語中卻充滿了喜悅,能和自己認識的人死在一塊,有時候便已經是難得的奢侈。

“暫時還死不了。”吳安國冷冷說完,手中白光一動,一刀砍向一個西夏騎兵,趁那個騎兵接招,左手疾伸,竟是將那人拉下馬來,右手之刀不可思議的劃過,那個西夏騎兵哼都來不及哼一聲,就已去了鬼門關。

“好身手。”文煥贊了一聲,忽然想起一事,問道:“西賊催鼓,為什麽卻沒有加大兵力進攻?”

“那鼓聲是給種誼聽的。”吳安國言簡意駭的答道,躍身上了西夏騎兵的馬,繼續沖殺起來。

“給種誼聽的?”文煥卻是怔住了,一不留神,一柄長刀向他的後腦勺砍來,他就地一滾,險險避開這一刀,那柄長刀又如附骨之蛆般砍到,文煥雙手揮刀,堪堪接住這一招,那戰馬沖鋒帶來的巨大沖力,卻帶著他連退數步,一不留神竟被身後的屍體絆倒,仰天摔了下去,一頭撞在一顆石頭上面……李清望著不斷走近的振武軍,贊道:“種誼果然名不虛傳。”振武軍前進的速度,始終是勻速。走一段路,就停下來,整一下陣形,再繼續前進。西夏軍的戰鼓催得再急,種誼始終都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