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哲夫成城 第九節(第5/6頁)

“種帥但請吩咐無妨。”

“我大宋軍中,首重弓弩,次則長槍……”

“可是想讓我權充教頭?”

“我亦知是委屈了郡馬。”種誼頗有點不好意思。

狄詠笑道:“先父即起於行伍之間,終身不願去黔字。這等事,有什麽委屈不委屈的?!”

種誼凝視狄詠,半晌,哈哈大笑,贊道:“果真不愧是狄武襄之後!來來,今日便請郡馬與我一起觀操!”

種誼的話音方落,便聽營中出操的號角,嗚嗚吹響……自從進入五月以後,平夏城一帶的天氣,便一日熱過一日。

西夏軍自梁乙埋掌軍之後,基本上放棄了對補給線的騷擾,狄詠的精力,便大部分轉移到對振武軍的教習上來。他在京師時,便曾經親自訓練諸班直侍衛,此時率一幹侍衛重操舊業,倒也是熟門熟路。不過種誼的振武軍第一軍的訓練,與對禁中侍衛的訓練,卻也頗有不同之處。軍中格鬥技巧,講究簡單實用,無論是槍法還是刀法,套路都非常簡單。除此之外,最注重的是大小陣形的轉換,以陣戰為上;若然迫不得己要散兵交戰,種誼也非常注重部下兵士的配合,要求永遠以伍為單位,協同作戰,以三打一,形成局部優勢,嚴禁單打獨鬥。狄詠親自介入這些訓練之後,才發現種誼的確有過人之材。他知道大宋樞府正在編撰馬步水器四軍操典,不免常常感嘆,若步軍操典中納入振武軍第一軍的經驗,必能大大提升大宋步軍的戰鬥力。只不過狄詠亦深知,以自己的身份,卻不太方便向樞府建言。他受命至陜西,肩負何等使命,他並非不知。然而他此時卻沉迷於軍中,不能自拔,心中也常常隱隱感覺不安。只不過狄詠此時如同一只離水已久的龍,一入大海,雖然明知多有不妥,卻再也舍不得上岸,只是抱著僥幸的心理,在海中縱情施展,得過且過。

這一日早晨,狄詠觀操回到營帳,因覺天氣轉熱,便卸了盔甲,換上一身白袍,坐在營中讀起書來。才翻了幾頁史書,便見有傳令官闖進帳中,欠身稟道:“狄將軍,奉高帥之令,召將軍至西大營中軍大帳議事。巳正不到,軍法從事。”

狄詠忙起身應道:“是。”

待那傳令官退去之後,狄詠連忙又換回盔甲,帶上幾個親兵,牽馬出營。出了東大營之後,方敢上馬,往西大營馳去。

到了東大營,狄詠將馬交給親兵,便往中軍大帳走去。

此時平夏城已建成四成左右,難得這日梁乙埋不曾來攻營,雖然日頭高照,空氣燥熱,兵民們也不敢片刻停歇,只是加緊築城。而了望的士兵,更是不敢稍有松懈,在敵樓上不斷巡視,警惕的觀察著四周的動靜。

狄詠從營門直往中軍大帳,只見甬道兩旁,劍戟森嚴,不斷有階級較高的武官,腳步匆匆的趕來,有些人還一邊趕路一邊端正頭盔,氣氛頗不同以前。狄詠不由得心中一凜,猛然間似乎從這緊張的空氣中嗅出了些什麽,雙手不自覺握成拳,手心中竟興奮的浸出汗來,腳步也加快了。

進了中軍大帳,狄詠擡頭便看見種誼在左側最上首的位置坐了。二人用目光微微致意,狄詠正要尋自己的位置,忽聽一人沉聲說道:“狄將軍,請坐這裏來。”說話的卻是端坐在正中虎皮帥椅上的高遵裕,他凝視狄詠,一手指著右手邊的一張椅子。

狄詠唬了一跳,忙欠身說道:“高帥,末將不敢僭越。”

“但坐無妨。”高遵裕的口氣不容置疑,卻也未曾多加解釋。

狄詠不敢推辭,忙又欠身謝了,迎著帳中許多火辣辣的目光,上前坐了。

高遵裕見他坐下,便不再說話,只是繃緊了臉,望著中軍大帳中的一座座鐘。時針一點點的向巳正時分偏移,帳中的將領越來越多。終於,在離巳正還有十分鐘的時候,滿帳將領,皆已到齊。

中軍官即刻入帳拜道:“稟高帥,眾將已集。請高帥升帳!”

“升帳!”高遵裕虎視帳中,高聲喝道。

“升帳!”中軍官緊跟著高聲唱道,一面退至帳下侍候。

眾將一齊起身,向高遵裕欠身說道:“參見高帥!”

高遵裕微一點頭,臉上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沉聲說道:“眾將歸列。”

“謝高帥。”眾人這才退至各自的位置,或坐或站,靜候高遵裕開口。所有的人都知道,高遵裕這個時候突然大集將領,其意義不言自明——大戰在即。

“梁乙埋那老狗耀武揚威已經有些日子了,這些天來,本帥一直勒令諸軍,堅壁不出,又按天減少炸炮的用量,更經常派小部隊佯敗於西賊,諸位心中,想必頗有不滿!”高遵裕環視帳中,忽厲聲說道:“然本帥之所以示敵以弱,驕敵之氣,全是為今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