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國之不寧 第二節(第3/6頁)

“這……”

“可惜石起、桑充國無女,否則……”

王賢妃卻是充耳不聞,垂首思忖良久,宋朝的政治傳統對她的影響,畢竟還是要小過高麗國的政治鬥爭帶給她的印記,她輕咬下唇,決然地說道:“無論如何,還是想辦法替俟兒定下石家的婚事才好。”

金蘭不易覺察地笑了一下,雖然她在某些方面,可能比王賢妃懂得更多,但是對於宋朝所謂的“祖宗家法”,在高麗長大的她,同樣缺少應有的敬畏。沒有先例的事情就一定不能做麽?金蘭的心中可從來沒有這樣迂腐的想法,在她看來,所謂的“成例”,就是用來打破的;而所謂的“先例”,就是用來創建的。

因此,如果王賢妃一定要替信國公趙俟娶石越的女兒,金蘭絕對會支持她。她所要考慮的,不過是如何才能達成這個目標而已。

沒有人知道,在成安縣君金蘭的心中,還有更大的野心:如果信國公真的能夠成為石越的女婿,那麽宋朝皇帝的龍椅,也未必會專屬於某一個人吧?

至少在高麗國的政治鬥爭中,這條法則是成立的。

同一天,同一座皇宮之內,慈壽殿。

與群玉殿不同,慈壽殿十分熱鬧。

太皇太後曹氏的身體,康復了許多。而正在這個時候,宋朝又取得了邊關少有的大勝,其主帥,又正好是高太後的從父。

“哀家聽說,百官又在給官家上尊號了?”人逢喜事,曹太後的精神的確好了許多。

“是。”趙頊笑道:“朕拒絕了。朕不需要尊號。”

“嗯。”曹太後點點頭,又問道:“國家用兵平夏城,想來花費不少錢吧?”

趙頊點頭答道:“是,整編軍隊、修葺官道、賑濟災民、用兵平夏,都是花錢的事情,眼見國庫又有點拮據了。很快黃河汛期又要到來,這方面的錢糧是不能省的。各地還有一些天災人禍,也需要賑濟。按理說大勝之後,要盡量獎賞有功的將士與臣子,但是因為要花的錢太多,所以獎賞的數額一直議而不定,遲遲沒有公布。”

“這件事不能拖,當年太宗敗給契丹人,就是因為太原之賞沒有兌現,影響了士氣。”曹太後提醒道。

“朕理會得。”趙頊道:“但是國庫吃緊,一時也沒有辦法。朕已下詔,先迎戰死的將士入英烈祠,發放撫恤錢,這是第一要緊的。將士們見戰死的同袍都有了憮恤,就知道朝廷必然會發放賞錢,那就不會太急了。只待夏稅收完,朝廷就有錢賞功了。”

曹太後不曾料到國庫竟然緊張得到這個份上,沉吟一會,說道:“國家事事要錢,給哀家修築的陵墓,還是盡量簡樸些罷。”

趙頊連忙陪著笑說道:“娘娘說哪裏話來,便是再沒錢,亦不能從這裏省。否則朕無顏見列祖列宗。”

坐在一旁的高太後與站立侍候的向皇後也連忙說道:“官家說得是,便再沒錢,也不是這個省法。”

曹太後笑道:“我知道你們的孝心。但是這厚葬與百官上給官家的尊號,其實不過是一回事。只要社稷興旺,我葬得再簡單,也是有臉的。”

趙頊忙道:“娘娘不用擔心。夏稅很快收上,拖不了多久。”

曹太後搖搖頭,道:“西夏人吃了這兩個大虧,如何丟得起這個臉面?何況兩處都是緊要之地。哀家料他們必然起兵來報復,朝廷若是有功不賞,士氣不振,難保不會有萬一,到時候悔之何及?”

“朕當想個萬全之策。”趙頊心知曹太後所言有理,但是他既便是皇帝,也無法憑空變錢。若真是只顧賞功,導致防汛與賑災無錢,結果只怕也好不到哪裏去。

他不想在這個話題上再談下去,徒增煩惱,便換過話題,向高太後說道:“朕還要向母後賀喜,高遵裕立此大功,兩府議功,決定晉高遵裕三階,為正四品壯武將軍,封定西侯,並蔭其兩子。”

高太後笑道:“這是祖宗庇佑,非遵裕之功。”

“亦是他指揮得當,不墮父祖之名。”曹太後端起茶杯來,輕輕啜了一口,漫不經意的問道:“石越、種誼,又是如何敘功?”

“石越名位已高,其奏折又一力推功於下,因此僅晉封新化縣開國侯,許蔭其兄子,晉其妻韓氏為郡夫人。種誼晉一階,為遊擊將軍,封開國男。”趙頊淡淡回道,停了一會,又說道:“石越素來不貪名爵,此番幾封奏折,除了說平夏城、講宗嶺二役有功之臣外,連篇累贖,說的都是另外兩件事情。”

曹太後、高太後、向皇後心中雖然好奇,但這畢竟是朝中大事,若趙頊不說,她們也不便相問,當下曹太後只是微微點頭,卻是不冷不熱的問道:“那麽郡馬狄詠,又當如何封賞?聽說他在平夏城,頗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