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 第五節(第2/2頁)

在石越看來,曾布的傾向性也是非常明顯的。因為曾經在廣州與淩牙門任職,有擔任過所謂“夷官”的經歷,曾布對海商們的處境非常了解。因此,他上任伊始,就采納了曹友聞與周應芳的建議,與沿海制置司同知事段子介、海外事務丞李敦敏聯手,說服兩府,預備在各大城市籌建結算錢莊——這的確是一舉多得的事情,除了方便海商,增加國庫收入以外,在這個敏感的時候推行這項措施,無疑也是向東南民眾釋放一個信號。曾布、李敦敏、段子介也因此受到兩府嘉獎。作為對獻策者的獎勵,同時也是因為曹家與周家等大錢莊相互入股,實力可觀,在第一批七座城市中,以曹、周兩家為首的幾家大錢莊,順利瓜分了淩牙門、歸義城、廣州、泉州、明州五城的結算錢莊業務,如夢初醒的唐家,僅僅保住了杭州與福州兩座城市。

對於李敦敏與段子介來說,他們是根本不會在乎是否會得罪唐家的,唐家與石越的關系當然會被考慮到,但是其效果則可能是“君子愛人以德”之類,他們會認為唐家如果是為了石越考慮,適當的收斂才是正確的處世之道。而曾布的態度也是相似的,他當面對石越說,若讓唐家得到太多的好處,司馬光與王安石看在眼裏,必須會有不好的觀感,這對石越有百害而無一利。唐家已經非常富裕,即使不刻意打壓,也應當持“直道”對之,這樣才能服眾。

曾布的諫言當然是很有道理的,不過,在石越看來,曾布與李敦敏、段子介不同,他並非是那麽公正無私的人。在廣州與淩牙門呆了這麽多年,曾布與南海的海商們不可避免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傾向哪一方,是不問可知的。

這種程度的傾向性,是可以容忍的。

人人都會有傾向性。

石越認為錢莊總社是個危險的東西,這也是一種傾向性。

但是,石越也許同樣將不得不接受它。

“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石越忍不住輕輕嘆了口氣。

“相公,雲陽侯求見。”侍劍輕聲走進軒中,稟道。

“唔?”石越愣了一下,忙道:“快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