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 第五節(第3/3頁)

這番喊叫,的確起到了效果,遠處,帶著幾十個衛士保護著趙傭,一直沒有參戰的楊士芳厭惡地看了他一眼,拿起一張弓來,一箭射穿了他的咽喉。

四更四點,右銀台門。

石得一與許繼瑋呆呆地望著一路潰退的皇城司兵吏,“出了何事?出了何事?!”許繼瑋瘋了似的抓住那些潰兵亂叫,忽然,便覺得背上被什麽東西插了進去,緊接著,便是一陣劇痛,他搖搖晃晃轉過身來,卻見石得一猙獰地望著自己,不知何時,他部下的兵吏,竟也變成了潰兵,轉眼間便已不知去向……石得一狠狠地踢了許繼瑋一腳,連劍也不要,麻利地脫去外衣,便往西華門跑去。但他亦沒跑得幾步,便聽到後腦上一陣風起,只聽“砰”的一聲,雙眼一黑,便倒了下去。

“想不到倒成全了俺的富貴。”童貫望著被自己用一塊城磚砸昏的石得一,又摸了摸自己的腦袋,低聲念了句“阿彌陀佛”,在地上找了一把佩刀,割下石得一的頭顱,扯了塊布包了,又悄悄溜回了剛剛藏身過的國史院附近的陰溝裏。

這麽兵荒馬亂的時節,又手握著這一場天大的富貴,他童公公可不能給人誤傷了。

幾乎是與此同時,東華門、左掖門、右掖門外,王安石、司馬光、範純仁,皆各自領著禁軍與班直侍衛,奪門而入,急趨福寧殿。城北,樞密使韓維與禮部尚書李清臣指揮禁軍、班直侍衛到處搜捕在景龍門受阻後便四處逃竄的班直侍衛;知開封府韓忠彥則親自率領著數百名軍巡鋪檄巡卒、潛火隊,“護送”雍王回到王府……

十八年一月八日,是夜大風雪,帝崩於福寧殿。勾當皇城司石得一與養子從容、指揮使許繼瑋、金槍班指揮使朱大成奪皇城司兵符,遂倡亂,以石得一與許繼瑋守宮門,隔絕中外;從容引兵攻兩府、福寧殿;朱大成攻東宮…………時忠彥尹開封府,先察其事。遣子治馳告司馬光、王安石、範純仁,三公遂引兵入宮平叛。

……故世傳平亂之功,石、韓、馬、王、範五公為最。

亂平,九日,太子即位於福寧殿,遵遺詔,改名諱煦。

——《熙寧朝野雜錄·石得一之亂》

江陵李氏所著《熙寧朝野雜錄》,最不經,非信史。李氏雖當時人,然遠在江陵,畢生未至汴京,所記皆傳聞,故多不可信。其記石得一之亂,而平亂皆歸功於馬、王、範、三公,學者多又為其所昧者。實平石賊之亂,以石公、韓公功最高。石公宿衛宮中,指揮若定,身受箭創,而色不變,兩宮賴公得安。而遣呼延忠先救東宮,非公不能為此。時東宮幾為朱賊所害,非呼延忠不得免。故呼延公紹聖之親貴,僅次楊、田。而李氏不明石賊之亂,竟在迎立雍王,竟謂韓公先察其事,謬矣……《伊洛紀聞·熙寧遺詔》:熙寧十八年,帝崩於福寧殿。遺詔立太子為帝,改名諱煦。遺詔另有三事:一,以太子年幼,尊高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軍國大事,一體裁決;一,以王安石、司馬光、石越、韓維、王珪、韓忠彥輔政;一,收復燕雲者王。

世傳遺詔立輔政,非帝本意。當時士大夫亦頗有責安燾、李清臣者,以其手書“亂命”也。

——《野錄·“朝野雜錄多虛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