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 第三節(第2/6頁)

而且,二人亦以為,存三佛齊王太子為一國,既可削弱其勢力,亦可使那些死忠頑固之徒,有所容身之地,不至於狗急跳墻。而朝廷再封建兩親藩於其國中,與淩牙門海船水軍互為椅角,亦足以鉗制三佛齊之任何妄動。

兩府最終采納了蔡確、薛奕的建議,在樞密院,汴京的官員們從地圖上將三佛齊一分為三。朝廷封三佛齊王太子為鎮海侯,賜名趙惟禮,將原三佛齊的中間部分、包括都城詹卑封給了他。而原三佛齊的東南部分,包括原三佛齊舊都巴林馮在內的富庶地區,則成為鄴國,全部封給了鄴國公趙宗漢。至於西北部分,則成為周國——被封建在那裏的,乃是目前為止,惟一的一個異姓諸侯,周世宗柴榮之後,國賓崇義公柴若訥!

這其中自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

鄴國公一族,自然十分親貴,符合蔡確與薛奕所請求的“親藩”,但實際原因,卻並非如此簡單。兩府封建鄴國的重要原因,實是因為清河在宮中權勢日盛,兩府則千方百計要削弱其“黨羽”——鄴國公因與清河一家關系非比尋常,柔嘉又與石越有種種傳聞,而當其沖。否則,鄴國公雖然血脈親貴,但封建時卻要論宗論房論長,一時半會還真輪不到他們一家。但司馬光、範純仁這些相公們,恨不能將鄴國公一府連根拔起,全部遠遠地趕到南海去,眼見著沒幾家宗室去那是非之地,相公們突然間便發現了鄴國公趙宗漢的“德才兼備”,有“英宗之風”,硬生生便將鄴國公一家,趕到了南海鄴國。

而周國的封建,則出自太皇太後的禦筆。人人都知道既然恢復封建之制,那麽曾經禪讓帝位給大宋的國賓柴氏,於情於理,都不可能不封建。但太皇太後心裏面卻未必願意柴氏子孫封邦建國,如今有了這麽好的機會,自然不能放過,於是,又一家“親藩”,被封建到了三佛齊王太子與三佛齊之屬國監蓖國、藍無裏國之間。

無論是相比起早先封建的諸侯們,還是以後將被封建的宗室們,鄴國與周國的前途,無疑是最為兇險的。

新的環境、瘴病、疾病……這些都是共同的,所有的諸侯都要面對。

但根據樞密院的文档,摩逸諸島上的部族,幾乎不可能對諸侯們形成實質性的威脅,那些部族不僅不擅長戰鬥,而且其弓矛大多都無法刺穿宋軍的鎧甲……而鄴國與周國要面臨的,卻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環境:周邊的國家更加文明,便意味著他們有更強大的政權、軍隊,更好的武器、盔甲、戰船,而從鄰國到他們需要統治的臣民,只怕都不會對他們抱有什麽善意,尤其是那位鎮海侯趙惟禮,他擁有三佛齊殘存的軍隊,數量龐大,裝備精良,他的背後,可能還有傳聞中強大的注輦國——兩府諸公盡可以不把遙遠的注輦國當回事,不相信它會勞師遠征來挑戰大宋的權威,但是,對於鄴國與周國的君臣來說,心裏面是永遠都無法如此樂觀的。

更何況,柔嘉一向信任的十一娘,便一直對她說注輦國很有可能會出兵——雖然這也許只是十一娘在故意恐嚇自己,以便使她留在汴京。因為十一娘也曾經苦口婆心的勸她,她留在汴京,方能真正幫到她的父親與兄弟姐妹。

但她若想留汴京的前提,便是要嫁人。

女子的命運就是如此,出嫁從夫,未嫁從父。

只有嫁了人,她才能留下來。即使太皇太後、太後再寵她,即使十一娘再聰明,也無人能改變這個前提。

但即便如十一娘那樣聰明,也是無法明白柔嘉的心情的。

天底下男子雖多,但是她能看得上眼的卻極少。盡管過去了這許多年,在她的心底,亦無人能與他相提並論。

更何況,她爹爹封建後,她便是鄴國的公女,身份地位陡然巨變,即使有十一娘疼她,她在大宋的婆家裏,真的便會有什麽好結果麽?那些追名逐利的男子,是斷不甘心被一個女人耽擱前途的。尚公主尚會有許多的牢騷,何況一個外藩諸侯的女兒!

許多的事情,柔嘉心裏面是明白的。

她年歲漸大,卻一直不肯出嫁,雖然爹爹依然寵著她,但是,宗室中的閑言閑語,她又豈能一點也不知道?便是鄴國公府內,雖然人人都有些怕她,但後院到兄弟姐妹之間,或好意或歹意,總是有些不中聽的話傳到她耳裏的……年紀越大,汴京對她,那種無形的壓力便越大。

雖然她一直用一種若無其事的態度來回擊他們,但是,她的心裏,實是無時無刻不想逃離那裏。

雖然她也常常會舍不得離開……

有一天,能夠離開汴京,可以坐船,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大海,去到一個萬裏之外的異國他鄉建國,遠離那些宗室,遠離那些流言蜚語,對於柔嘉來說,實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