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 第三節(第2/3頁)

因留神聽他繼續說道:“……這林子雖比不得天然密林,但也算是聊勝於無。在這河北繁勝之地,舉目四顧,除了麥田還是麥田,有這片果園,亦算是老天爺眷顧。下官今日觀戰,契丹得雄踞塞北數百年,實非幸致。明日若其傾軍來攻,恐吾軍難以抵抗。故下官以為,明日契丹不來攻則罷,若來進攻,只能智取,不可力敵。”

卻聽任剛中在旁邊笑道:“宣節之意,是要引遼人入林麽?我橫山蕃軍習於山間馳騁作戰,到了這平原之上,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久聞渭州蕃騎到了林子裏便是天下無敵,遼人再強,亦免不了要吃個大虧。”

“林子裏?馬軍?!”劉延慶當真吃驚不小。

提到己軍之長,劉法亦不由面有得色。但他還是搖了搖頭,道:“只恐遼人不會輕易上當。這片果園到底比不得天然密林,遼軍與其深入,倒不如縱火燒林。如今天氣幹燥,遼人若是放火,這果園經不得幾下燒的。”

“那宣節之意是?”

“明日與遼軍交戰,咱們抵擋一住,便佯裝不敵,兵分兩路逃跑。一路由任將軍率領,包括武騎軍、橫山蕃軍,以及一小部渭州蕃騎,經果園南邊的大道,往鼓城敗退。另一路由下官親自率領,當成遊兵散勇,退入果園之中。如此一來,遼軍必然只會追擊任將軍一路。”

劉延慶頓時明白過來,“宣節的意思是,讓任將軍再殺個回馬槍,來個前後夾擊?”說到此處,他忽然一怔:“那某呢?”

“有一事非翊麾去辦不可。”劉法望著劉延慶,目光中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狡黠,“單憑咱們這點人馬,縱是前後夾擊,只恐亦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此計要成,還是請慕容大總管出馬!”

“唔?”

“慕容大總管率大軍前來,這只遼軍若是察覺了,必然退回去與韓寶合兵,那便不易對付了。但他們與我軍打了半日,多少也能摸到一點虛實,對咱們幾個,卻不會有那許多防範。故此,下官欲請慕容大總管明日在西邊十六裏外的陳家莊等候,任將軍率軍此遼人引向陳家莊,一旦遼軍追過去,下官便領兵斷其後路!”他嘿嘿幹笑一聲,臉上露出一絲殺氣,“此計若成,管叫這數千遼軍死無葬身之地!韓寶先折了這數千精銳,便好對付多了。”

“只是……”劉法忽然話音一轉,望著劉延慶,道:“此計若要行得通,還得辛苦翊麾一趟。”

“我?”

“正是。此計需要慕容大總管相助,然下官不過一區區宣節校尉,終不能隨便差個人送封文書給慕容大總管……欲待親去,這等戰機,又是轉瞬即逝之事。遼人的攔子馬十分厲害,韓寶既然到了束鹿,那慕容大總管至鼓城之事,最遲明日下午,遼軍必然知曉。此計明日不能行,機會便再也不會有了。而任將軍又已苦戰一日……因此,雖然無禮之甚,但亦是為了朝廷社稷——咱們大營中,只有翊麾最為合適此任。”

劉法話未說完,劉延慶已經猜到他的意思。他知道這其實不過是劉法的詭計而已,劉法是那種權力欲極盛的人,他在渭州蕃騎中便極為強勢,劉延慶這兩日見著渭州蕃騎的副將、護軍虞侯幾乎在軍中全沒說話的份,便已猜了個七七八八。這本也是極正常的事,諸軍副將、軍法官雖然名義上與主將是鼎足而三、互相制約的,但是到了各軍之中,依此三將能力與性格之不同,具體情況便大有區別。如武騎軍中,副將王瞻便頗有權勢,而在拱聖軍中,有了姚兕這樣一個主帥,只要他不造反,副將、護軍虞侯便只好俯首貼耳。而雖然在三者的權力鬥爭中護軍虞侯先天要處於劣勢,但是護軍虞侯通過操縱副將,與副將聯手,將主將幾近架空的事情,劉延慶亦有所耳聞。對於劉法,出身拱聖軍的劉延慶自是見怪不怪,何況這又是事不關己,渭州蕃騎的家務事,也輪不到他多管閑事。

只是此時想來,在劉法的軍中居然有個官銜比他大的劉延慶存在,這還不是等於眼中釘、肉中刺麽?劉法要想盡辦法將他攆走,亦是情理當中的事。劉延慶此時才覺悟,心裏亦不由暗罵自己太蠢了。

劉延慶心裏暗罵自己愚蠢、劉法陰險,臉上卻仍是掛著笑容,似乎對此全不介意,笑道:“宣節太見外了,這是理所當然之事。便請宣節寫了文書,某吩咐過李琨諸將,令其聽從宣節節制,便連夜出發,去見慕容大總管請兵。軍中之事,便拜托宣節與任將軍!”

任剛中原本不知劉法心意,此時聽他讓劉延慶連夜去慕容謙那兒請兵——雖說也是不得已之事,他們幾人相比慕容謙,可說是官職卑微,便是派個副將去,亦屬無禮——但讓劉延慶去送信,卻也太過份了。他生怕劉延慶發怒,鬧得軍中失和,一直緊張的望著劉延慶,只要他臉上稍露不豫之色,便立即要站出來打圓場,便算再累,也只能自告奮勇去跑這一趟。卻不料劉延慶竟然全不介懷,一口答應,任剛中這才一顆心放回肚子裏,又是慚愧,又是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