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後,我的母親”(第6/7頁)

過去常常認為,法國王後未能照料自己的子女,是因為個人疏忽冷漠,她這段時間寫的大部分信件中政治多過母性就能看出這一點。但這就錯怪了凱瑟琳了。確實,1552年之後,她的信件中越來越少地提及自己的孩子。但是此前的信件中,她常常焦急地詢問孩子們的情況。1546年12月21日,也就是她生下長女伊麗莎白之後,她在寫給王室育兒主管——小讓·德·休米耶(Jean II d'Humières)(他和他的妻子被黛安稱為“我的盟友”)的信中可見,凱瑟琳絕非無情之人——事實上她非常渴望聽到一切關於孩子的消息,她寫道:“休米耶先生,我收到了您的來信,我非常高興能聽到孩子們的消息。我很高興看到休米耶夫人到來,因為她能幫您照看孩子們……休米耶先生,我希望您繼續向我傳達孩子們的消息,因為沒有什麽比這更令我們夫婦高興的了,為此我向上帝祈禱,休米耶先生,並為您禱告。”

法國王後並非自願和子女疏遠,很有可能是因她的丈夫及其情人,以及身懷有孕而心力憔悴。到了第7個孩子瑪格麗特1553年出生的時候,凱瑟琳似乎已經放棄,不管自己的孩子了。這就是為什麽幼女瑪格麗特早年對她的母親記憶甚少的原因。她的父王和瑪戈玩耍的時候,很可能是黛安而非凱瑟琳,在扮演著母親的角色。

凱瑟琳必須收起自己的痛心和憎惡,裝出一副樂於接受這種安排的樣子,這樣才能讓她的丈夫及其情人容忍她的存在。這種荒唐糜爛的生活年復一年。凱瑟琳並非完全無人問津,她在法國的熟人中有人對王後的處境表示同情。首先是弗朗索瓦一世的妹妹瑪格麗特(Marguerite),她是當時最成功的女性之一。[7]在凱瑟琳無後的那些困難歲月裏,瑪格麗特這樣安慰她:“美地奇家族的女性到了一定年紀就會生下後代,上帝一定會賜給王妃(Madame la Dauphine)子嗣。不要去管那些說壞話的人,到那時,國王和我將會分享您的快樂。”

凱瑟琳沒有忘記瑪格麗特的支持。當弗朗索瓦駕崩之後,倡議改革天主教會的瑪格麗特由於用自己在納瓦拉的宮廷庇護日益興盛的胡格諾派,所以失去了新政府的青睞。盡管她年歲已高,名望甚重,卻遭到了亨利和黛安的怠慢。凱瑟琳則站在她這邊。她寫道:“我能體會您的困難,正如您過去(體會到)我的困難。”後來,在1549年瑪格麗特逝世後,凱瑟琳就把感情投到瑪格麗特的女兒,納瓦拉王後讓娜·達爾布雷(Jeanne d''Albret)身上。讓娜在宗教信仰上比其母更加激進,也更傾向於胡格諾派,並且也和極端信奉天主教的亨利和黛安發生了沖突。凡是黛安的敵人就是凱瑟琳的盟友,盡管這次她們兩人都不是局外人。讓娜嫁給了安托瓦內·德·波旁(Antoine de Bourbon),他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沉溺女色,同時也是非王室成員中等級最高的貴族,讓娜和她的丈夫之間也存在問題。[8]凱瑟琳和讓娜同病相憐,可能不止一次地忘掉各自需求而共同享受樂趣。據西班牙大使說,她們在巴黎一起采購時曾“戴著樸素的頭巾裝扮成市民。她們逛了逛最高法院(Palais de Justice)周圍和聖米歇爾橋(Pont St.Michel)上的店鋪”。

但是凱瑟琳的支持者少得可憐,無法和黛安強大的政治機器相提並論。後者的盟友中首先要提的是強有力的吉斯兄弟。其中長兄吉斯公爵弗朗索瓦是法國最成功的戰士。排行第二的是洛林樞機主教查理(Charles),聰敏過人、彬彬有禮、冷酷無情,他的就任仰仗於黛安的影響力。他在就任樞機主教的時候向黛安致信:“我不禁要向您再三致謝,因為您格外關照我,令我得到了如許的幸福。我會盡我所能報效您,希望我的努力能為您也為自己帶來豐厚的成果,因為今後我的利益已緊緊與您聯系在一起。”排行第三的是克勞德(Claude),他娶了黛安的女兒。吉斯家族在宮中勢力根深蒂固,他們的後代和王室後代們一道撫養。當然,從蘇格蘭來的年幼的瑪麗·斯圖亞特也是吉斯公爵的外甥女,她許給了凱瑟琳的長子,弗朗西斯王子。瑪麗和弗朗西斯於1558年成婚,當時瑪麗剛剛16歲,新郎也只有14歲。

凱瑟琳痛恨吉斯家族,因為在凱瑟琳不能生育的時候,他們曾向弗朗索瓦一世極力建議休掉自己,他們認為亨利應有一位更適合的妻子——吉斯公爵的女兒。他們與黛安關系親密,具有無可置疑的權威,這只會使凱瑟琳恨意倍增。吉斯家族如日中天,非常自大,從不掩藏自己的倨傲。吉斯公爵夫人在1558年4月21日的一封信中表明了其家族對法國王後的態度。她寫道,美地奇家族(意指凱瑟琳本人)“不配當我們的侍從”。初為人婦的瑪麗·斯圖亞特受到吉斯家族的熏陶,也對侮辱王後安之若素,稱她是“商人的女兒”,並且取笑她的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