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納瓦拉王後(第5/6頁)

[14] 瑪格麗特和凱瑟琳的對話內容一直不為人知,直到17世紀她的回憶錄出版。連亨利也想不到,凱瑟琳竟然沒有把聖巴托羅繆大屠殺的計劃告訴瑪格麗特。在亨利看來,瑪戈在大屠殺前夜和自己同處一室,卻沒有警告自己。

[15] 克勞德·凱瑟琳嫁給了雷茲公爵——他是查理痛恨的主要人物,是太後派來監視自己的。這是雷茲公爵夫人第二次結婚。將寵愛的廷臣許配給富有的寡婦乃是凱瑟琳的慣有恩典手段。

[16] 雖然亨利可以人道,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對男人產生興趣。

[17] 巴黎當時肉欲橫流,甚至搞不清誰和誰發生過關系。當時巴黎一位編年史家皮埃爾·德·勒斯圖瓦(Pierre de L'Estoile)記錄了查理九世、吉斯公爵和內韋爾公爵朋友的事情,他們懷疑拉·摩爾是內韋爾女公爵的情人,曾在盧浮宮台階上等著他出來,不過當晚他和瑪格麗特待在一起。

[18] 這種說法對今人而言略帶誇張,不過此人可能是真心實意的。他們在16世紀就是這樣說話的。

[19] 瑪戈曾將其名字寫成“M.de Miossans”和“M.de Mioflano”,不過兩種都是正確的。

[20] 最終的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政治派和胡格諾派擅長計劃卻不擅實踐。米奧桑懷疑亨利和弗朗索瓦計劃會敗露(因為他們最初的逃亡計劃就顯然不如自己所想那般保密),又擔心他們逃亡之後會遭到追殺。無論如何,他們都難逃厄運,而且亨利也難逃一死。

[21] 事實上,這是一種愛情魔咒。蠟像是一位姑娘的,紮在心口的針是為了讓情人更加喜愛自己。

[22] 此處即現代巴黎市政廳廣場,是舊時巴黎大部分死刑的行刑地。維克多·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寫道,“格雷夫”是中世紀和舊制度司法的標志:殘暴、腐敗和不當。

[23] 由於內韋爾公爵的回憶裏於17世紀出版(和瑪格麗特的一樣),因此無從得知這個故事的真偽。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符合瑪格麗特的浪漫氣質,並且能反映她在宮中的形象。

[24] 克朗是一個貨幣單位,名稱的意思是“王冠”,等同於英語的“crown”。王冠在當時和金幣劃上等號。成交價有大幅波動,不過一般而言王冠價值高達10到30萬裏弗。凱瑟琳不過是在克扣王室軍隊的薪水來資助亨利。

[25] 亨利在波蘭時曾給孔代親王夫人寫過血書,不過她最近因為產後並發症而死,這令國王感到非常不快,死神的頭顱就是為她而戴。

[26] 盡管瑪格麗特稱呼她為“de Sauves”,今人還是將夏洛特的名字拼成“de Sauve”。

[27] 國王必須結婚,這樣才能產下子嗣,不過教皇特使在寫給梵蒂岡的信中稱:“我們認為國王難有子嗣……他身體虛弱,如果有兩三個晚上和人同床共枕,接下來兩三天都起不了床。”

[28] 這個數字並非誇大。瑪格麗特認為,瓜斯特“率領一支衛隊(並且)讓他們裝備停當,將隊伍分成五六部分”。國王衛隊共有11隊,每隊約有200人。瑪格麗特的丈夫也是衛隊隊長,他的手下也參加了此事(雖然亨利本人沒有參加)。

[29] 據勒斯圖瓦說,瓜斯特的兩名侍從以及他的貼身仆人都和主人一起殞命了;也許是其他仆人聽到了他們的遺言。

[30] 瑪戈此前從未參與過暗殺行動。

[31] 此言不虛。後來,弗朗索瓦也笑言:“要想痛恨胡格諾派,首先要了解他們。”

[32] 這座比利時小鎮名為斯帕。讀者還覺得歷史可有可無嗎?

[33] 瑪格麗特的一些傳記作家以此作為她曾與達因西有性關系的證據。這說明當時材料匱乏。達因西的等級不足以高攀王後。瑪格麗特或許曾恭維過他,或者和他一同跳過舞,但瑪格麗特不可能把他當成合適的戀人。

[34] 他們準備邀請弗朗索瓦統治相當於今日比利時和尼德蘭的地區(16世紀時,這些地方由不同領主[伯爵]統治,而他們又向同一位君主效忠)。由於伯爵已經有了自己的君主——西班牙國王,堂·胡安就是代表,他本身是菲利普二世的總督——所以弗朗索瓦要強從西班牙人手中奪走這些土地城堡,就必須出兵攻打。伯爵派自己的兄弟助陣,此人熟悉地形,將在拉費爾於弗朗索瓦會面,幫助弗朗索瓦制定計劃。

[35] 瑪格麗特認為是缺乏愛情的滋潤,但更有可能是因為心臟病。

[36] 堂·胡安1577年7月24日攻下了那慕爾,俘虜了許多上等貴族(及其夫人),因此破壞了《根特協定》,這是1576年西班牙和尼德蘭議會(尼德蘭的政治實體)簽署的和約,條約中規定了西班牙軍隊不得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