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

長久以來,馬其頓王國的軍事力量核心,是團結在阿吉德王室周圍的貴族騎兵部隊。僅從這點來看,他們確實更加類似於北方的野蠻人,而非希臘世界中的主流城邦。這些軍事貴族在腓力二世時期之前,就享有“夥伴騎兵”的稱謂。在腓力二世時期,腓力二世以土地為獎勵,大舉引入希臘人口加入夥伴騎兵,擴充了這一軍事貴族階級,也擴充了夥伴騎兵部隊的實力。每逢一段時間,夥伴騎兵都會對騎手和馬匹進行資質審查,只有被檢查者的素質合乎夥伴騎兵的要求時,才會被登記到王國的騎兵員冊上,並領取以土地或現金形式發放的津貼。到了公元前2世紀,安提柯王朝的馬其頓夥伴騎兵在檢查合格後,可以獲得每匹戰馬1000德拉克馬銀幣的獎勵,作為擴展騎兵人力和馬匹儲備的鼓勵政策。

腓力二世時期的夥伴騎兵,以騎兵中隊(Ilai)作為主要的戰術單位。每個騎兵中隊從固定的兵源地吸收人力,維持大約200人左右的實力。最基幹的戰術單位,則是中隊下屬的騎兵連隊(Tetrarchiai)。每個連隊的理論實力是49名騎兵和1名連隊指揮官。若幹個騎兵中隊,則組成更高一級的單位騎兵隊(Hipparchy)。當亞歷山大大帝成為馬其頓國王時,腓力二世的騎兵建設碩果累累,夥伴騎兵的數量從腓力二世登基時的約800人,擴充到了超過3000人,由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混編。希臘中部以騎兵著稱的色薩利地區,在附庸於馬其頓的情況下,也進行了與夥伴騎兵相同的戰術和裝備改革,成為另一支馬其頓式的精銳重騎兵部隊。

◎ 左邊為出獵裝束的色薩利騎兵,右邊為色薩利騎兵軍官。

跟隨亞歷山大進入亞洲的夥伴騎兵部隊,大約有1800人。已知的單位番號,包括國王直屬的皇家中隊(雙倍兵力),以及總計6個來自波提埃亞、安菲波裏斯、阿波羅尼亞、安忒穆斯、上馬其頓某地以及被稱為“留蓋安人”的騎兵中隊,其他中隊番號則由於史料不足而無法查明。在亞歷山大東征的後期,越來越多留守本土的夥伴騎兵加入了東征軍的行列中,連同加入夥伴騎兵的伊朗兵員一起,使得亞歷山大的夥伴騎兵的數量一度達到了4000人之多。總之,夥伴騎兵在亞歷山大時期大約維持著4~8個騎兵隊的規模。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在新帝國的首都巴比倫尼亞離世,但夥伴騎兵的故事這才剛剛開始。由於此後帝國的分裂和繼業者戰爭的開始,夥伴騎兵們被亞歷山大生前的部將和行省總督所瓜分,並且加入到了隨之而來的軍閥混戰——繼業者戰爭中。另一方面,馬其頓式重騎兵在過去十余年中的傑出表現,和繼業者戰爭的客觀需求,使得繼業者們開始訓練非馬其頓人的夥伴騎兵,越來越多的亞洲騎兵也采納夥伴騎兵的作戰方式。當繼業者王國紛紛建立後,各個統治者或沿用夥伴騎兵的番號,或創立與之地位相似的新部隊,作為建立屬於自己的精銳重騎兵力量。

在馬其頓本土,雖然亞歷山大時期的夥伴騎兵老兵們紛紛退出戰場,夥伴騎兵這一番號仍舊被沿用下去。但由於連續的戰爭消耗,以及來自東方的大規模移民,馬其頓本土的夥伴騎兵實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接下來統治馬其頓本土的安提柯王朝,成為希臘化軍隊騎兵衰退的最好例證。在公元前3世紀末期,安提柯歷任國王們所能動員的夥伴騎兵數量,僅剩下可憐的數百人。公元前222年的塞拉西亞會戰中,馬其頓夥伴騎兵僅有一個由300人組成的中隊參戰。在3年後的社會戰爭(Social War)中,這個數字也僅為400余人。直到腓力五世的統治後期,由於對羅馬戰爭的失敗,他放棄對希臘世界的積極幹預和擴張,轉而向北方發展,同時休養民力,這使得馬其頓夥伴騎兵的實力在公元前2世紀中期回到了約3000人的水準。其中國王直屬的近衛中隊,依據羅馬史學家李維的記載,被稱為“神聖中隊”。總的來說,夥伴騎兵的繼承者們,在征召和維持的方式上,也繼承了腓力二世時期的原則。

在其他繼業者王國,夥伴騎兵則需要以新的形式生根發芽。在騎兵建設成果斐然的塞硫西帝國,希臘裔的軍事定居者連同被希臘化的伊朗騎兵貴族,組成了東地中海最強大的騎兵集團之一。塞硫西帝國的歷代國王,保留了夥伴騎兵的番號。這是一個騎兵隊級的作戰單位,員額固定在1000名希臘裔士兵。與之並列的,則是由來自米底的伊朗貴族組成的“近衛”騎兵隊(Agema,ανλην),同樣擁有1000人。這兩個單位一起組成了塞硫西國王直屬的常設作戰部隊,擁有與亞歷山大時期“皇家中隊”所對應的崇高地位、待遇和強大戰鬥力。其他來自希臘裔定居者和本地貴族的馬其頓式騎兵部隊,其實力則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在安條克三世和四世的統治期間,“夥伴”式重騎兵部隊的總數,維持著8000人左右的固定員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