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人的軍隊

諾曼騎士

諾曼騎士十分著名,他們擊敗過同時代的許多地方的騎兵和步兵。諾曼騎士在同時代的軍隊中是沖擊部隊。最初的騎兵戰鬥戰術很粗糙,基本是將騎兵在各自領主的號旗下集結成隊伍,向敵人沖擊。這樣的集群(Conrois)大概由25到50人組成,而且騎槍的用法各異。就像貝葉掛毯中展現的那樣,很少有協調一致的行動,而且夾槍也不是主流。也許直到11世紀晚期,夾槍才成為了慣例,因此安娜·科穆寧(拜占庭公主)稱第一次十字軍中的騎士能夠在巴比倫城的城墻上刺出一個洞。這樣的作戰方式需要騎兵集群排成穩固陣線,要膝蓋對膝蓋,相距很近。以至於據說在第三次十字軍中的諾曼騎士隊列中,扔到他們中間的蘋果都不會落地。

夾槍沖鋒開始時小跑前進,只有在最後一刻才發動沖鋒,以防馬匹疲倦或隊形混亂。騎槍在一開始是豎舉,只有在接近敵人時才平舉,以期正面擊中敵人或他的盾,而且騎槍要抓牢並保持臂下夾持。中世紀晚期關於馬上比武的書籍中建議道:不要盯住迎面而來的槍尖,這會讓你退縮或閉眼,反而要將注意力集中到不斷接近的目標身上。對沖之後,就要拔出副武器進行混戰肉搏。馬上比武的書籍中還提到,在混戰中騎士應該繼續奮力向前攻擊和擠壓,而不是轉向——這不僅浪費時間也浪費體力,這些建議或許同樣適用於更早的時代。

◎ 貝葉掛毯中的諾曼騎士形象。

第一次沖鋒十分重要,因為一旦被抵擋住,攻擊就會漸漸消止。為此,畏懼諾曼騎士的拜占庭人有時會扔鐵蒺藜來傷殘馬匹或用輕型四輪馬車作為障礙物,試圖破壞他們的隊列。對抗堅固的步兵線時,馬上騎士更多處於劣勢。雖然可以步行戰鬥,但安娜·科穆寧還是提到長盾和馬刺可能成為下馬騎士的劣勢。因此此時騎兵有可能成隊列輪番上前投擲標槍,這在貝葉掛毯中也有所體現。這種戰術可能是學自布列塔尼人,而在對抗步兵方陣時可能比夾槍沖鋒有效。之後,騎士們會拔劍向因此產生的任何薄弱點發動沖擊。無論如何選擇,騎士都會陷入長時期的副武器格鬥,直到接近體能和力量的極限。

在對抗步騎結合的敵人時,一般來說可以用詐敗計誘出敵人。不過這樣的詭計在當時是備受爭議的。常見的反對理由是這會在軍隊中引發恐慌,或被敵人猜出。批評者則認為:這不過是編年史家掩蓋真正退卻的說法。其實,詐敗在數個世紀以來一直是騎兵戰術的一部分。可以確定布列塔尼人從9世紀起就開始使用這種戰術,而諾曼人很可能就是受了他們的影響。在記錄中,諾曼騎士在1053年的阿奎斯(Arques)和1071年的卡薩爾(Cassel)利用詐敗的戰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060年,他們在西西裏的墨西拿也使用了這一戰術。總體上,這種方法最適合小集群使用。一支或多支部隊協同行動,許多人與他們熟識而共同受訓的同伴一起戰鬥,這樣袍澤之情和團隊精神能減少可能出現的混亂。

◎ 訓練夾槍沖鋒的諾曼騎兵。

◎ 早期的諾曼騎士:他頭戴星型盔,這種早期樣式的頭盔在11世紀還在使用,而且沿用到13世紀。他的鎖子甲在兩側被分開,這種風格更適合步行,但是在整個11世紀到12世紀中較少出現。他的盾牌是傳統的圓形盾牌,而不是這時才開始出現的鳶形盾牌。他的劍朝下下拿著。它是鍛造的,而且帶有茶壺形的劍柄頭以及木頭和皮革制成的劍鞘。他的鐵制馬刺是西北歐的騎士用的圓柱形。

◎ 諾曼征服時代的諾曼騎士:他的鎖子甲被拆分成前後兩部分以便於行動,而且鎖子甲有頭罩護面。他的盾牌是鳶形盾牌,來格擋身體左側。在馬上時,端平盾牌能保護一部分的馬身。劍被放在鎖子甲下,劍鞘口從臀部的縫隙伸出。武器通常被扣在腰帶上。他的鍍錫馬刺有一個錐形的尖刺來驅趕他的馬匹。

◎ 12世紀末的諾曼騎士:雖然一些騎士看起來依舊和那些在黑斯廷斯戰役的差不多,但改變已經發生。鎖子甲下擺已經縮短到膝蓋以上,來便於休息。袖子被拉長,形成帶有掌布的鎖子甲手套。系帶被繩子串起來,來將鎖子甲固定住。鎖子甲緊身褲將大腿包住而且被系緊在腰帶上,在裏面的布質的緊身褲也是這樣穿的。膝蓋下的系帶能避免鎖子甲下垂。外套穿在鎖子甲外面而且在腰部系住。頭盔是圓柱形的平頂盔而且帶有堅固的、有通氣孔的護面。馬刺依舊是用來刺的,但是馬刺臂被彎曲,來適應距骨。盾牌相對小了點而且頂部被削平。最新樣式的劍帶有輕微的錐度,更短更飽滿。它帶有圓盤形劍柄圓頭,這是下一個世紀最常見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