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與戰術、陣型

不可否認,奧斯曼人的計劃制定和戰略動員體系是非常優秀的。每年的10月到11月他們就將來年8月到9月的作戰計劃搞了出來。在動員正式開始前,還要歷經一道非常主要的程序:儲備戰略物資,特別是食物。

前面提到過,加尼沙裏軍團非常重視夥食,或者說極其重視後勤。這從以下兩點就可以看得出來:一是軍團的軍官職位都帶有很重的“廚房味兒”,軍團下屬的每個團級作戰單位的指揮官被稱為“考巴西”(奧斯曼語“長柄湯勺”之意),指揮官的副官叫“阿伊烏斯塔”(“總廚”之意)。以下分別是中級軍官“巴格卡拉庫魯英格特”(“夥夫頭”之意)、中士“卡拉提魯福”(“夥夫”之意)、士官阿伊(“廚子”之意)等;二是軍團最為神聖之物並非繡有新月和白星的帥旗“伊瑪目阿紮姆”(類似於現在的奧斯曼國旗),更不是團級的馬尾旗和紋章,而是一口巨大的行軍鍋“卡贊-謝裏夫”,它被各團視為無價之寶。每一次閱兵儀式,各團都會將各自的卡贊恭恭敬敬地擡出來。要是哪個團在戰鬥中丟失了卡贊,那將是本團的巨大恥辱,該團從此再也沒有資格與其他團一次參加閱兵儀式。

對食物供應看重到如此程度,那出征前的食品儲備自然是戰略儲備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軍團的食物主要有:新鮮的面包、“派拉夫”(一種用碎麥粒和黃油熬成的粥)、洋蔥、鮮羊肉、牛肉幹和一種叫“派西梅特”的硬餅幹。

◎ 普通的加尼沙裏士兵,注意他頭戴的白色軟帽後沿的下垂和前沿的木勺型帽徽。後者代表了軍團對夥食供應的重視。

當每場戰役揭開序幕的時候,托普卡帕宮(奧斯曼皇宮)的庭院內就會豎起蘇丹的六馬尾旗幟和維齊爾(大臣)的三馬尾旗,隨後大軍就集結、出征。打頭陣的往往是偵察部隊和名為“阿金基”的輕裝襲擊部隊,前鋒、側翼和後衛多由西帕希封建騎兵擔任,軍團一般情況下位於隊伍的中段。他們午時紮營,拂曉開拔,開拔前會先讓軍樂隊敲鑼打鼓地出發。

在作戰中,由於加尼沙裏軍團以遠程攻擊為主,因此他們很少主動出擊。由於軍團從來都是和其他部隊一起行動的,因此筆者也只能把他們放在整個奧斯曼戰術體系裏來描述。奧斯曼軍通常的作戰陣型是這樣的:蘇丹本人親自率領加尼沙裏軍團坐鎮中央,卡皮庫魯騎兵隊護衛著軍團的兩翼。軍團之前為阿紮布部隊(一種強征而來的非正規步兵部隊)。來自安納托利亞和魯米利亞(奧斯曼帝國的歐洲行省)的西帕希騎兵隊分別擔任全軍的兩翼,最前方為阿金基襲擊者部隊。另一支阿紮布部隊則負責掩護大軍的後方。

奧斯曼軍的戰術帶有很濃的突厥時代味道:由阿金基部隊率先發動進攻,但他們的任務不是殺敵,而是迅速敗退,以將敵軍引向己方陣地的中央。敵人一旦上當,便會先遭到阿紮布部隊的打擊,而後陷入與土軍精銳加尼沙裏軍團和卡皮庫魯部隊的拼死戰鬥中,而此時安納托利亞和魯米利亞的封建騎兵則從側後方包抄過去,使敵軍完全陷入包圍之中。

由於阿紮布部隊戰鬥力並不強,所以在這一戰術體系中擔任中堅力量的無疑是加尼沙裏軍團和卡皮庫魯部隊,他們能否堅持下去,是包圍圈構成的絕對必要條件。軍團基本為步兵,這就決定了他們在面對敵軍騎兵的時候需要用各種防禦工事來保護自己。在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和1402年的安卡拉戰役中,加尼沙裏們或占據一座小山,或被布置在一排削尖的木樁和一道溝渠之後。15世紀中期,奧斯曼人在與匈牙利人的戰爭中見識到了匈牙利人的戰車工事的威力,並加以學習,此後軍團就常被部署在由一輛一輛首尾相連的四輪大車所構成的環形陣之中了。除了大車工事外,有時軍團也會據守線性壕塹作戰,但這種行為被視為懦夫的做法,因而很少發生,軍團甚至派遣低級軍官和老兵、軍士看守壕塹,不讓士兵們進入。

◎ 沖鋒中的加尼沙裏士兵。

在抵禦敵人沖鋒的時候,軍團往往排成擁有數列縱深的橫隊,各列橫隊輪番前進,形成排射的效果。由於他們紀律嚴明,充滿勇氣,經歷過極為嚴格的訓練,因此即使面對擁有重火力的敵人時也能保證隊形的完整。但軍團並非一味地被動等待敵軍來攻,當敵人已然逼近而隊形發生散亂時,他們就會主動發起沖鋒。在進攻時,各團組成的楔形編隊旋即松散開來。在身後軍樂團的呐喊助威下,軍團的沖鋒往往是無堅不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