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1926年12月~1936年12月) 九一八事變(第3/12頁)

但仍有問題:如果只有關東軍搞這個事,按非戰時日軍師團的規模,不過一萬來人,即使加上南滿鐵路線上的守備隊和在鄉軍人、武裝僑民亂七八糟的,也不過2萬人。張學良的東北軍有多少呢?正規軍加保安部隊達到40萬人,雖然1930年中原大戰時,張學良為幫蔣介石對付馮玉祥、閻錫山,調11萬精銳到關內,就算這樣,關外還有33萬人,其中正規軍20多萬,沈陽附近有6萬人左右。

這仗怎麽打?

5月份,前來關東軍視察的陸軍省軍事課課長永田鐵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6期,長野縣人)提到這個問題。

永田被認為是日本陸軍最有腦子的人。石原盡管自己很孤傲,但由於只能算第二大腦,所以碰到永田,不得不收斂三分。永田問:有人說你小子在搞謀略,如果打起來,你有把握驅逐東北軍麽?

石原說:我知道永田課長有更好的辦法。

永田笑著說:不如從國內調兩門大炮過來吧,沈陽的城墻太厚了。

石原驚嘆於永田的細致,問:多大口徑的炮?

永田說:240毫米口徑的,好吧?

就這樣,兩門240毫米口徑的野戰重炮和不多的炮彈被悄悄運出東京,拆成一堆散件經神戶港運抵旅順,然後被秘密送到駐沈陽日軍獨立守備隊。

見到大炮後,石原很高興,但又皺眉頭:老了點吧?確實。這兩門戰炮口徑很大,但卻是二十多年前用在日俄戰場上的家夥。從這個細節上說,你不要認為石原等人計劃鬧事時武器裝備有多好。他們不但缺少重炮,更沒飛機,而張學良那邊,飛機大炮,什麽都不缺。

問題還沒完。

沈陽日軍獨立守備隊沒炮兵,把散裝大炮攢起來可是個技術活兒。由於是秘密搞的,又不能向第2師團的炮兵請教,只有自己鼓搗。還別說,最後還真鼓搗好了,但離起事的日子也所剩無多了。

問題在繼續。

炮裝好了,誰會發射呢?誰又能保證擊中目標?要知道,開炮是個非常專業的技術活兒,對目標進行測距和鎖定不是一般人就會的。石原倒想得開,對手下說:中國人有句話叫“趕著鴨子上架”,你們就是鴨子,沈陽外的東北軍北大營很大,我不要求你們一炮打死多少人,只要你們能把炮彈打到北大營裏,就算完成任務,OK?

前面說了,張學良在東北有二十多萬正規軍,沈陽周圍有六七萬人。如果動手了,張學良會怎麽辦?石原認為:小張比老張差幾個段位,不足懼!

說不足懼,並不是說石原有必勝之把握。動手後,張學良怎麽反應,石原也沒底。盡管如此,他還是覺得不足懼,在他看來,“不足懼”是個態度,是一切幹大事者該具有的素質。從一開始,他就知道如果起事,是一次天大的冒險。在這一點上,他比誰都明白。如果真有一百萬關東軍放在這,那他也許會馬上辭職回老家教書,因為在他眼裏,軍人這個職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冒險。

冒險?石原用他夾雜著東北味兒的山形縣口音說:必須的。

契機來了:中村震太郎出事了。

中村何許人也?

1931年初,負責情報工作的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二部部長建川美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3期,新潟縣人),派過來幾個偵察員,對北滿地形和東北軍駐軍情況進行摸底。中村是其中一批。5月10日,他離開東京。第二部前一次派遣人員,是後面提到的“櫻會”二號人物、南京大屠殺“不留戰俘”命令的起草者:長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8期,福岡縣人)。但長勇完成任務後,安全返回了東京。

中村就沒那麽好運氣了。

中村3天後到達撫順,隨即前往沈陽關東軍特務機關,從那裏去哈爾濱,然後是齊齊哈爾、海拉爾等地,一圈下來後,關東軍參謀片倉衷將在吉林洮南迎候他。

中村最大的任務就是畫地圖。

對那個年代的日軍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們在中國偷偷摸摸地繪制軍用地圖的本事太厲害了,很多地圖可以精細到村口的一條小河。明治維新後,日本情報人員在中國最大的任務就是畫地圖,1937年的日軍參謀們就是拿著10年前畫好的地圖打南京的。

中村就是個畫地圖的天才。

但6月25日,中村在察爾森山(現內蒙古興安盟)被東北軍興安屯墾區公署第3團(團長關玉衡)的士兵發現。中村馬上遞上名片,笑稱自己是來自日本的科學家,此行目的是進行土壤調查。

科學家?

這個說法有點意思。

士兵們看著眼前這個人。中村還帶了兩個向導和一個夥伴,一個是白俄羅斯人,一個是蒙古人,一個是退役的日軍騎兵。

多天後,片倉衷來到洮南,一等中村沒來,二等也沒來,三等還沒到,知道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