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1926年12月~1936年12月) 九一八事變(第4/12頁)

還真就出事了。

關玉衡團長當然不相信此人是科學家,因為在他身上搜出了新畫好的軍事地圖。關團長和他的部下手腳也利索,在向張學良報告的同時,就把中村等人給斃了。

中村的間諜行為沒的說,明顯的事,從這個角度來說,處死他是個小事;但在那個年代,又是個大事,關團長的動作有些快了。

但事情已經是這樣了,所以張學良電令關玉衡:立即把日本人的屍體燒了。但最後還是走漏消息了,原因是中村戴的一塊手表在市面上被發現。日方當了回“秋菊”,嚷嚷著要向中國討說法。但由於中村之死是間諜行為在先,這一點日本人也清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裏咽,他們給這個事件的定性是:中國士兵圖財害命。

石原雖然沒有偷著樂,但覺得似乎一切都在向一個“震撼人心”的時刻而去。

每個大事變發生前,似乎總要出點亂子。

6月底,板垣、石原、花谷、今田、片倉等人有過一次聚會。石原說機會來了,正式提出起事時間:9月28日。

計劃從爆破沈陽外南滿鐵路柳條湖段開始,嫁禍東北軍,然後先動用獨立守備隊發起對沈陽城外東北軍北大營的第一波攻擊,再向關東軍司令官求援,把第2師團派上去,拿下沈陽後,侵占整個滿洲。

石原不想從一開始就讓關東軍司令官參與這件事,倒不是說石原貪功,而是昭和參謀的特點:喜歡牽著司令官的鼻子走。當他們挑起事後,司令官只是一個下達追認命令的角色。實際上,直到這時候,除了關東軍司令官外,參謀長三宅光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3期,三重縣人)也一點不知道石原的計劃。

這時候的關東軍司令官是誰?

反正還不是本莊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9期,兵庫縣人)。但別著急,一個多月後就是他了。1931年8月1日,在陸軍定期人事調動中,本莊繁從東京飛抵旅順,就任新的關東軍司令官。

前期戰鬥需要投入日軍在沈陽的獨立守備隊和憲兵隊,所以石原和板垣在起事前聯系了沈陽日軍憲兵隊分隊長三谷清少佐,沈陽日軍獨立守備隊第2大隊(駐紮南滿鐵路渾河至虎石台段,島本正一任大隊長,但沒有被告知該行動的預謀)的四名中隊長:第1中隊長小野正雄大尉,第2中隊長川上精一大尉、第3中隊長川島正大尉、第4中隊長高橋金一大尉以及獨立守備隊第2大隊隊副兒島正範少佐。此外,第2師團駐沈陽第29聯隊大隊長名倉梁少佐和正在沈陽流浪的預備役軍人和田勁中尉、甘粕正彥大尉也被拉了進來。

石原叫沈陽獨立守備隊加緊在北大營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幾個中隊長很激動,因為這個密謀連他們的大隊長都不知道。有人說這幾個人被拉上,是因為他們酒德不錯,喝高了以後,從不胡說八道,所以不必擔心走漏風聲。其實,這種說法也算胡說八道了。在這件事上,石原之所以瞞著大隊長島本正一,有一個簡單的原因:

日本陸軍中,師團是戰略單位,聯隊是編成單位,中隊是獨立作戰單位。因此,中隊在日本軍裏的位置非常重要,中隊長被士兵稱為“父親”。也就是說,把中隊長抓在手,就等於把士兵抓在手裏了。這點可從一個細節看出:日軍士兵家屬給前線日軍寫信時,在信皮上只寫某某師團某某聯隊某某中隊某某收,而根本不提所在旅團或大隊。

石原的計劃雖然狂妄,但他本人不是一個莽撞的人,為防萬一,他通過個人關系聯系了日本駐朝鮮軍。那裏的司令官是林銑十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8期,石川縣人)。石原當然沒去搭理林大將,也搭理不上,而是跟林的參謀神田正種(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3期,愛知縣人)進行勾搭,鼓動神田,一旦沈陽有變,駐朝鮮軍得過境幫忙。神田這小子當下表示:小意思。只要關東軍敢動,駐朝鮮軍就敢動。至於林司令官的工作,由他來做好了。

石原,你敢動嗎?

石原、板垣動手前,土肥原賢二被調到關東軍沈陽特務機關長的位子上。這位板垣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學來沈陽前,正在天津搞一個謀略,想把一些北洋系老人新手拉攏在一起,組個反蔣反張小團體,後來雖然沒搞成,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張學良的11萬東北軍精銳被調進了關內。九一八事變之後,土肥原得意地稱:把東北軍忽悠進關,是他的一個傑作。實際上,純粹是瞎貓碰到死耗子,那時候他還不知道石原要鬧事。

正在這時候,東京派人來了。

東京當然不是聾子,也不是傻子,從內閣到軍部都密切關注著海那邊的動向,他們幾乎在同一時間聽說那裏的年輕人要“鬧一鬧”的消息。首相若槻禮次郎在那嘀咕,外務大臣幣原喜重郎則直接在內閣會議上質詢陸軍大臣南次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6期,大分縣人):有這種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