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滬上的秋天(1937年8月~11月) 虹橋事件(第4/8頁)

羅澤闿制訂的作戰計劃被秘密送到楊虎的上海警備司令部。司令部設在龍華,部下主要是上海保安團和警察部隊,在參謀處長朱俠的主導下,開始作戰前準備:

比如,策劃黃浦江封鎖行動;派參謀人員秘密偵察繪制上海日軍據點詳圖;在浦東秘密設置觀測哨,監視日本艦船,每天進行報告;在上海外郊的岔路口、渡口、火車站等交通要地秘密修建重機槍和小炮戰鬥掩體。這些掩體從外面看是民房,一旦戰爭爆發,拆去活動磚塊,即可露出射擊口。這期間一度受到黑幫大佬杜月笙鼎力幫助。警備司令部一度還搞了個襲擊位於北四川路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部的方案,想把烈性炸藥裝在偽裝成的日本醫院救護車裏,沖進日軍司令部進行自殺性襲擊。但因操作難度過大(搞不到烈性炸藥)而作罷。

1937年8月9日,“虹橋事件”爆發。蔣介石兩天後就下達了掃蕩上海日軍的命令,同時叫人用沉船和水雷封鎖長江江陰水面,阻止日本海軍溯江而上進攻南京。

蔣介石對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說的原話是:“把上海的日軍給我趕下黃浦江!”

張治中接令後,立即調集正在南京與上海間集結的中央軍王敬久(黃埔軍校1期,江蘇徐州人)第87師、孫元良(黃埔軍校1期,四川華陽人)第88師和鐘松獨立第20旅余部向上海急進!“西安事變”後被調去陜西的宋希濂(黃埔軍校1期,湖南湘鄉人)接到蔣介石親自打的電話,叫他率第36師火速從陜西趕回上海。此外,蔣介石把當時最先進的裝備德式100毫米口徑加農炮和150毫米口徑榴彈炮的獨立炮兵第8、第10團也派了過去。

前期往上海投入的這三個師是一準兒的中央軍德式師。

當時中國跟德國的關系好得出乎我們的想象,希特勒覺得蔣介石是他的同路人?這還不是原因所在,兩國關系之所以好,是互有所需:中國的稀有金屬產量居世界第一,比如鎢,熔點最高,武器工業中必備,這正是德國所需要的;而蔣介石呢,又急於引進德國先進的陸軍訓練和軍火裝備,所以兩個國家有過一段奇異的蜜月期。

蔣介石計劃借助德國軍事顧問幫中國訓練60個德式步兵師,到開戰時已經訓練20個師,但這些師的德式程度不同,第87師(原中央警衛第1師)、第88師(原中央警衛第2師)、第36師(在第87師和第88師補充旅的基礎上編建)這三支姊妹部隊的德國化最濃。

以第88師為例,每師轄2個旅,每旅轄2個團,以下營、連、排、班為三建制,每排有3挺輕機槍(每個班1挺),30支步槍。團一級有直屬部隊:1個迫擊炮連(6門迫擊炮)、1個小炮連(6門機關炮)、1個通信連、1個特務連、1個機炮連(6挺重機槍,2門迫擊炮)。師直屬部隊則有:1個炮兵營(轄3個榴彈炮連,12門山炮;1個戰防炮連,4門戰車防禦炮;1個高射炮連,4門高射炮)、1個工兵營、1個通信營(2個有線通信連,1個無線通信排)、1個輜重營、1個特務營、1個衛生隊,全師總兵力定額在14,000人左右(第87、第88師出征時均不到這個數字,而在9000多人)。

士兵們用的是國產“中正式”或進口的純德式毛瑟步槍,戴的是德式鋼盔。輕機槍用的是捷克式ZB26,重機槍是24式仿馬克沁水冷機槍,每個步兵營都有1個重機槍連,尉官以上的手槍用的是C96式,俗稱“盒子炮”。

就這樣,一時間,從蘇州、無錫到上海的公路上,都是裝滿士兵的卡車。此時所有往上海的火車都停止了客運,而被辟為軍用專列。

可以想象,看到這樣的場景,沿途民眾有多高興。在鐵路站點停車時,士兵們把手伸出車窗外,沖人們揮動著;民眾們呢,則不停地往車窗裏扔香煙、罐頭、水果和餅幹。

這一天,中國人等得太久了!

張治中作為京滬警備司令,成了上海大戰前期當仁不讓的主角。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抗戰爆發前一年,也就是1936年2月,身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由黃埔軍校改名)教育長的張治中,就開始奉命組織對日備戰機構了。當時,國民政府為了對日備戰,在全國秘密搞了幾個國防區,張治中為京滬區司令,為防止被日本人摸到情報,這個組織是秘密組建的,對外稱“中央軍校高級教官室”。張從軍校選拔了一批精英當他的參謀,這批人包括徐權、童元亮、龍矯、方傳進、沈蘊存、史說,基本上都是陸軍大學第10期的精英,都是主張跟日本開戰的少壯校官。張給了他們兩大任務:一是督建上海南京間的國防工程;二是秘密組織訓練這一地區的抗日民眾。後來,這個機構被轉移到蘇州,改了個特休閑的名字:“中央軍校野營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