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京!南京!(1937年11月~12月) 惡魔之路(第4/8頁)

川閥之亂跟最早搞防區制有關。所謂防區制,就是各處川軍按駐防區劃拿地方稅款,或者這樣說,地方的軍權、政權和財權,都是獨立的,這導致川閥們為了爭地盤一戰再戰,從1912年也就是民國元年到1933年,川閥混戰近500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川閥各將領還按畢業的地方劃分敵友,從保定軍校出來的,跟從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出來的,會各不相讓,打了多少年,最後劉湘才勝出。

南京會議後,劉湘率軍出川(11月22日第3次到南京開會,後因病到武漢治療,1938年初去世,其死也成為一個謎團,後面我們會說到),被任命為第7戰區(江蘇太湖以西、浙北和皖南)司令長官。雖然他甩下出兵的話,但最後還是向蔣介石要條件:軍隊可以出,但中央政府得撥給川軍500萬元作為軍費。劉的想法是:川軍出川,軍費自然由中央撥。中央撥沒問題,但500萬元這個數字有點過了。

無論如何,川軍(不包括從貴州出發的楊森第20軍等部隊)出川了,被編為第23集團軍(總司令劉湘兼,副總司令唐式遵,轄第21軍、第23軍)和第22集團軍(總司令鄧錫侯,副總司令孫震,轄第41軍、第45軍)。第22集團軍經陜西開赴山西,第23集團軍在成都誓師後,乘船順長江而下,輾轉開赴華東。

此時,楊森第20軍已先一步從貴州出西南,在淞滬,為川軍打響了抗日第一槍。

第23集團軍主力在11月下旬抵達華東,一部守長興,但很快失守,另一部所守的廣德就成了眾人關注的地方。

廣德,咽喉也。

站在咽喉上的,是川軍第21軍第145師,師長饒國華(行伍出身,四川資陽人)。

當年川軍出征,場面是很激奮的。很多川軍將領都覺得,在國人眼裏:他們只會窩在省裏打內戰,但現在國家有難,川軍可以順流出川、馬革裹屍麽?

饒國華在家鄉跟親友告別時說:都言我川軍只好內戰,也確實打了那麽多年,在此國難之際,深感慚愧。此次率軍出川,抱必死之決心,當血戰倭寇,不負兩川父老恩情。

第145師出川時是9月初,本欲開赴淞滬戰場,但到南京時上海已陷落,11月24日,當饒國華率部(缺一旅)奉命開至安徽廣德阻擊日軍時,浙江泗安也丟了。所以,剛站住腳不到一天,日軍第18師團就打過來了。

第18師團的士兵主要來自福岡縣,師團長牛島貞雄六十多歲,比松井石根還大,也是這幾支部隊裏最老的一個師團長,他的參謀長是小藤惠大佐,轄上野龜蒲少將第23旅團、手冢省三少將第35旅團,分別轄野富昌德大佐第55聯隊(來自大村)、藤山三郎中佐第56聯隊(來自久留米)、片岡角次中佐第116聯隊(來自小倉)、小堺芳松中佐第124聯隊(來自福岡),以及騎兵、野炮兵、工兵、輜重兵部隊。

對日後成名東南亞的第18師團來說,此時也談不上多有作戰經驗,因為師團兩個月前才重新組建。

牛島的前鋒是來自片岡角次第116聯隊,這個聯隊自登陸後一直沖在前面,從長興到泗安,隨後又襲擊了廣德的前進陣地界牌。

日本人必取廣德,不僅因為該地位置重要,還因為這裏有中國軍隊的機場。中國軍隊守廣德,更主要的因素在於爭取時間,掩護從上海撤下來的軍隊向安全地帶轉進,所以蔣介石直接給第23集團軍副總司令唐式遵(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四川仁壽人)下命令:打到一兵一卒,也得固守廣德,沒有命令,任何人不得撤退。

襲擊界牌後,片岡放過去兩個中隊,直撲廣德機場。

史上的廣德機場爭奪戰,是川軍出川後打的一場惡戰,饒國華帶人跟片岡聯隊搞了幾個回合的爭奪,機場屢次易手,日軍傷亡不小,川軍更是慘重,饒國華也受了傷。但幾天過後,機場還抓在我手。

不過整個形勢卻沒法逆轉,日軍的坦克、軍車、騎兵不斷從長興、泗安方向開過來,飛機也開始對廣德進行轟炸。

片岡角次只是個中佐聯隊長,但已經五十多歲了,如果摘了鋼盔,像個傳達室的大爺。這個混了半輩子才混到中佐的老鬼子,倒也深得迂回心得,所以在打廣德前,先派過去一個中隊,把通往宣城的公路攔腰斬斷了。雖然兵力很少,一百來人,但這時的情勢是:中國後面的部隊,基本上沒力氣再往前沖了,所以廣宣公路被少量日軍切斷後,宣城方向的中國軍隊沒有重新打通這條交通線的意思,於是固守廣德的第145師立即成了孤軍。

饒國華只好封鎖泗安到廣德的公路,動員全部可動員的民眾,除了木樁亂石外,把周圍人家的桌椅、板凳、水缸等所有能搬出來的東西,都砸在了公路上,並在公路兩邊松林裏放了部隊,打了日軍一個埋伏,20多輛軍車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