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京夢魘(1937年12月) 地獄之門(第2/8頁)

此時下關情景極為混亂。退下來的士兵和難民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但依舊沒什麽船只,這一道長江已成生死線!

逃難的市民們得知日軍已經進城,正往下關殺來,人心大恐,秩序更亂,江邊呈現出一幅末日圖景:哭泣聲、咒罵聲、無望的呼喊聲。南京市民抓住一切可以漂浮的東西跳入冬天的江中,江中人頭點點,更有絕望者直接跳江自盡,以免受到日軍的淩辱和虐殺。

12月13日午後,助川聯隊已追擊到下關江邊,親自率領這個聯隊的是第30旅團長佐佐木到一。

退到江邊的南京市代市長、代憲兵司令、警察廳廳長蕭山令(保定陸軍軍官學校3期,湖南蓋陽人)中將,指揮憲兵部隊在江邊與日軍展開激戰。

南京戰開始前,憲兵司令谷正倫離開南京到武漢治病,蕭山令以參謀長身份升任憲兵副司令,代司令職,後又代任南京市市長和警察廳廳長,率3個憲兵團(羅友勝第2團、陳烈林第10團、周競仁教導第2團)和警察部隊協助衛戍部隊抗擊日軍。光華門危急時,教導第2團曾緊急增援,血戰光華門,寫下憲兵部隊南京保衛戰光輝的一頁。

撤退開始,憲兵部隊也湧向挹江門,但由於城門被沙袋堵塞,大家都出不了城。這時候,教導第2團第3營第9連代連長向斌在緊急中想到:這裏有地道啊!第9連曾擔任過南京城防檢查的任務,所以對這一帶地形很熟,向斌知道挹江門裏的城道附近有條明代時修建的秘密地道。於是,他悄悄地帶著全連士兵摸進地道,從地道出得城去,因為時間早(12日午夜),所以僥幸登上一艘渡輪。

蕭山令中將沒能走脫。?

在撤退令下達後,蕭中將布置憲兵3個團的撤退方案,一切安排停當後,作為南京代市長,他又帶人將市政府所有機密档案燒毀,當趕到下關時已經是12月13日中午!此時助川聯隊已經攻到江邊,蕭山令和憲兵教導第2團團副黃觀濤(黃埔軍校6期,湖南寧鄉)帶身邊的憲兵與日軍死戰,此時江中沖來日軍汽艇,亂行掃射,蕭中將身中數十彈而殉國。在下關之戰中,殉國的還有黃觀濤和掩護總隊撤退的教導總隊第3旅副旅長雷震(黃埔軍校2期,四川蒲江人)。

南京陷落後,下關江邊的一隊中國士兵決定冒死向上遊的上新河方向突圍,12月13日淩晨5點遭遇日軍第6師團竹下聯隊小原重孝第3大隊第11中隊攔截,激戰3小時,斃殺中隊長大園莊藏大尉,但中國士兵也死傷不少,前面提到的第87師旅長劉啟雄就是在此戰中被俘的。跟陳頤鼎分手後,他本想回城藏起來,但沒能如願,只好跟著這隊人馬往上新河突圍,至此成為上海、南京戰中中國方面被俘的最高軍官,後變節。

殘余的士兵跟隨難民轉奔水西門方向,途中又遭小原重孝大隊主力截殺,被圈在了一個面粉廠前的廣場。人群中有第156師士兵駱中洋。此時已是13日上午。按駱中洋判斷,幾乎有2萬人被日軍包圍。因為作為士兵,在平時訓練出操列隊,對集中在一起的人數是非常敏感的。

日軍持槍,三面包圍,當年作為“櫻會”分子之一的小原按刀上前,問中國軍民想怎麽死,是刺殺、砍頭、焚燒,還是槍決?翻譯將其譯成中國話後,人群中一片哭號。這時候,小原的一個部下走到人群前,摸了摸一個青年的頭,沖他招手:你,過來。

那名青年不知所措地剛往前走了幾步,那名日軍軍官猛地反手一刀,將他的腦袋砍飛,血柱直射天空。

人群頓時炸了營。

此人就是小原大隊的第12中隊長田中軍吉,這個鹿兒島人現年32歲,官至大尉,有一把軍刀,名為“助廣”,當他得知第16師團片桐聯隊的兩少尉野田毅、向井敏明搞“百人斬競賽”,殺到南京後“成績”是105比106時,不禁大笑。因為此魔自杭州灣登陸到現在,已連續劈殺300多名中國人。而且,在南京,田中保持著單個日軍屠殺中國軍民的最高紀錄。

小原決定對中國軍民進行刺殺。從前面開始,每10人一組,開始殺戮。後面的人群頓時騷動起來,有人試圖奔逃,隨即引來制高點日軍機槍的掃射。混亂中,駱中洋藏進了附近的茅草房,深夜僥幸脫險!

1937年12月13日下午2時,日軍第3艦隊第11戰隊主力進至下關,國崎支隊控制了長江北岸的重鎮浦口;中華門、光華門、中山門上的日軍士兵張開雙臂進行狂呼;在東京本土,百萬東京市民舉著鯉魚燈籠進行大遊行,“祝賀南京陷落”。

這一天,留守在南京的美國人費奇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在南京曾經度過的那些愉快、平靜而有秩序的時光,我們曾擁有的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