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京夢魘(1937年12月) 地獄之門(第3/8頁)

南京陷落後,城南一度發生巷戰,一些沒逃出南京而又不願當俘虜的中國士兵對日軍進行了阻擊。在13日下午,國府路上甚至有中國守軍的坦克炮擊一隊搜殺而來的日軍。零星的巷戰一直持續到14日。

就在這時候,松井石根在蘇州發出“分區掃蕩敗殘兵”的指令。朝香宮鳩彥對上海派遣軍下達的命令則是:“不留戰俘。”這個命令是極端殘忍的長勇起草的。長勇同時還兼著華中方面軍參謀的職務,所以柳川平助那裏也收到了殺掉全部戰俘的命令。

南京城內的掃蕩,主要由第16師團的助川、野田兩個聯隊負責(後來包括第9師團伊佐聯隊);城外的掃蕩主要由第9師團主力負責。由於受阻光華門,第9師團的報復性行動十分殘酷。僅12月14日一天,光華門外,該師團伊佐一男第7聯隊下屬的一個不到180人的中隊(第3大隊第11中隊,中隊長中野壽一大尉),就分批刺殺了1700名中國戰俘。在《金澤第9師團作戰史》中更有這樣的記載:“師團以右翼聯隊(伊佐聯隊)為主力,在城內進行掃蕩,殲滅敗殘兵7000多名。”而且,伊佐聯隊曾第一個闖入“安全區”捕捉中國“便衣兵”。

末松茂治第114師團則在雨花台刺殺了1300多名中國戰俘。

漢西門外,第6師團則屠殺了7000多名中國戰俘、警察和平民。

在郊區的麒麟門,第16師團片桐護郎的聯隊屠殺了4000多名中國戰俘。日軍用機槍把中國戰俘和平民環圍起來,逼迫他們將炮彈炸開的坑繼續挖大,有人意欲逃跑,當即被射殺。後來,日軍的工兵隊也加入挖坑的行列。幾個大坑被挖好了,活埋開始了:中國戰俘和平民被驅趕到坑裏,日軍開始填土,很多人身子被埋到一半,就已氣絕身亡;有的埋到脖子時,人的面部已變成紫紅色的,嘴裏和眼裏淌出鮮血。活埋後,日軍士兵開始圍著圈跑步,把土踩實,在有關南京夢魘的電影紀錄片中可以看到這個鏡頭。

第16師團大野聯隊第4中隊的中隊長坂清,和四方藤造同時登上中山門。他有一幅渾身掛彩的照片,曾被登在東京的報紙上。但由於四方被地雷炸死,坂清就成了第一個登上中山門的日軍。南京陷落後,他一瘸一拐地指揮自己的中隊,在玄武門外射殺了300多名中國戰俘,由於射殺時距離不到50米,所以血肉橫飛,場面殘酷至極。為了對比日本“三八”步槍和中國“中正”步槍的性能,這名中隊長叫30名中國戰俘縱行排成兩隊,日軍士兵分別抵住每隊最後一人的後背,然後同時扣動扳機,於是兩隊人倒下去,實驗結果是:“三八”步槍洞穿12人,“中正”步槍洞穿14人。

日軍之屠殺,開始變為遊戲。

第16師團野田聯隊在太平門外屠殺了1300名以上的戰俘,其中800多人被活埋,500多人被焚燒而死。該聯隊士兵大澤一男記述如下:

敗兵被集中起來,用鐵絲網圍在城墻一角。城內的防空壕也擠滿了人。我們拿來汽油,從城墻上向敗兵的頭上澆去。中國人似乎都死心了,一動不動……(松岡環:《南京戰:尋找被封閉的記憶》)

到了12月15日、16日,日軍的暴行更甚:

水西門外,第6師團岡本鎮臣聯隊屠殺了2000多名中國戰俘。

在漢中門外和煤炭港,第16師團將在司法院難民區搜捕到的南京警察、平民5000多人一同射殺。

魚雷營,發生了第一次屠殺。山田支隊在幕府山一帶一舉俘虜中國士兵14,777人。到15日,被俘虜人數已超過2萬人。這些戰俘被塞進多幢臨時兵營。從15日起,日軍開始屠殺,每次從營房拉出三四十人,在第一次屠殺中槍決了3000多人。

在魚雷營隨後又發生第二次屠殺,一次死難中國戰俘7000多人。

中山碼頭的中國軍民死難者達到5000人,屠殺者是中島第16師團。江東門,屠殺仍由第16師團實施,遇難者超過15,000人。

1937年12月17日,日軍舉行了迎接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的入城式。

松井入城前的15日,一貫我行我素的第16師團長中島今朝吾自己搞了一個入城式。

中島騎著馬走在最前面,第二排是佐佐木到一、草場辰巳兩個旅團長,後面是參謀長中澤三夫以及助川靜二、野田謙吾、片桐護郎、青木國雄(第20聯隊長大野宣明在進攻南京途中得病被送回上海,由第3大隊長青木代理聯隊長職務)四個聯隊長,再後面是師團司令部的參謀和一幫大、中、小隊長們。

中島搞完這個入城式後,上了日本報紙的頭條,很多人以為華中方面軍已經搞完入城式了,把松井石根氣得不得了,馬上下令:禁止各部隊單獨搞入城式。

在第16師團的入城式當日,被日軍翻譯描述為“高個子、紅臉膛、像個野人”一樣的第30旅團長佐佐木到一接受日本隨軍記者的采訪,稱:“應在南京發揚皇軍武威,徹底摧毀中國軍民的抵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