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線有戰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 田家鎮(上)(第4/4頁)

白浜在夜襲中使用了“二段式攻擊”。這是日本陸軍在遭遇死戰與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所采取的一種循環進攻的戰術。說白了,就是放棄整體進攻,在前一支部隊(通常是一個中隊)於一線突破後,接著由後面的另一支部隊“超越前進”。如此循環往復,力求收獲最快的速度與最大的戰果。

晚11時,第3中隊擔任突擊角色,第4中隊的士兵緊跟在後面。

最前面的工兵潛行到中國軍隊陣地的鐵絲網前,手中的工具上下翻飛,破壞了鐵絲網後,步兵惡魚般首尾相接地沖入陣地。高地由第57師的一部守備,在兩軍士兵展開激烈的槍戰與肉搏時,後面的日軍第4中隊不失時機地往前突進。

守軍雖然在日軍“二段式攻擊”下退出高地,但附近山頭上的中國炮兵部隊立即調轉炮口,齊擊被日軍占領的高地。

盡管白浜大隊最後拼死控制了這個高地,但此時出現了彈藥荒。

為了保有最後幾顆子彈,日軍不得不用石塊砸向反攻的中國士兵;或者把中國士兵扔過來的手榴彈再扔回去。這樣的場面在中日開戰以來是罕見的。當第一塊石頭砸到中國士兵時,大家就曉得日軍彈藥告急了,於是齊聲喊:“鬼子沒子彈了,沖!”

這樣的話聽上去是振奮人心的。

鬼子也有沒子彈的時候?誰說不是呢。

高地上,在一名軍曹的帶領,二十多名日軍的刺刀已經上好,不再回擊中國士兵,只是伏在壕溝裏,也就是說已作好近身肉搏的準備。

中國士兵也明白了,第一波攻擊的百余名士兵也把刺刀上好了。

按照岡村寧次的說法,只要山高超過300米,對日軍來說作戰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田家鎮後面的這幾座山丘遠沒達到300米高,但日軍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此時的岡村,已經連續接到稻葉四郎的3封求救電報了。

稻葉依據其情報參謀藤原武(1942年升任第11軍高級參謀,與司令官塚田攻由南京返回武漢的途中,遭中國軍隊炮擊,雙雙墜機而亡)提供的信息,希望岡村給今村支隊派去一個工兵中隊,從水路對今村支隊進行補給。

藤原的情報是:為阻擋日軍,施中誠第57師一部在田家鎮下遊的武穴陷落前炸毀了附近的長江堤岸。這個動作使附近的黃泥湖和武山湖泛濫,原本長江和武山湖之間有條小路,當黃泥湖和武山湖湖水暴漲後,小路被淹沒了,此時正好行船。

就這樣,9月23日,日軍的一個獨立工兵中隊乘船到今村支隊東面,通過水路對其進行了一定的彈藥和糧秣補給。除彈藥和糧秣外,今村支隊最需要的是藥品。由於消炎藥奇缺,加上連日來大雨不息,一些士兵傷口受到感染,每天都有死去的重傷員,日本軍醫開始用泉水煮食用鹽,用這個辦法獲得鹽水,來給士兵的傷口消炎,甚至拿針頭直接注射。

打到這時候,中日雙方在田家鎮都已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