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線有戰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 黃廣大道

1938年7月31日夜,長江上空月明星稀。

日本海軍第3艦隊第11戰隊旗艦“安宅”號上非常熱鬧,雲集了除第2軍外日軍所有打武漢的部隊代表:華中派遣軍的代表、第11軍的代表、第3艦隊的代表、第11戰隊的代表、第3飛行團的代表、海軍陸戰隊的代表、波田支隊的代表、第6師團的代表、第101師團的代表、第9師團的代表、第27師團的代表、第106師團的代表,後者搬了個板凳兒坐在邊上,甚至從國內吳港抽調來的海軍守備隊的代表也來了。

在這個參謀會議上,大小鬼子每人領了自己部隊下一步的作戰任務,並且互相簽訂了保證配合的協議,最後拿出的方案是:第11軍攻占黃梅、九江附近後,在瑞昌、德安一線依次集中兵力,準備以後的攻擊;以一部溯長江而上,沿兩岸進攻,直取武漢三鎮及周邊要地。第11戰隊配合陸軍溯江部隊,盡快打開長江水路……

日軍會議召開當天,第6師團今村、牛島兩支隊在安徽宿松縣烽火山、涼亭河與桂軍第135師蘇祖馨(廣西陸軍速成學校,廣西容縣人)部終日激戰。這支部隊來自在安徽明光與敵大戰月余、叫李宗仁安心指揮台兒莊之役的韋雲淞第31軍。在烽火山,守軍500多人與敵肉搏中全部殉國;涼亭河大戰中,掩護主力轉進的一個連戰士在搏殺了日軍兩個中隊後,盡皆長眠陣地。連長身受重傷,當日軍圍過來時,他拉響了身下的一捆手榴彈。

桂軍的戰力在開戰前被看好,因為在印象中他們屬於民風強悍一類。但是,現代戰爭早不是冷兵器時代的純粹的刀刃相見,所以經淞滬一戰,對現代戰爭還不能適應的桂軍,表現不盡如人意。經過一段時間對新戰場的適應,桂軍終於在明光打出了令人感慨的一戰。在滇軍有禹王山、川軍有滕縣的時候,桂軍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光榮戰鬥。加上此次涼亭河大戰,八桂子弟最終打出了風采。

江北之戰,開始激烈起來。

攻打黃梅、九江,是岡村寧次就任第11軍司令官後親手下達的第一號作戰命令。

7月13日,白崇禧秘密抵達廣濟縣政府所在地梅川鎮,布置長江北岸重鎮黃梅、廣濟的作戰計劃。抵達梅川後,白崇禧下榻在當地一家圖書館,但沒想到當天就遭日軍轟炸。由此可見日軍的諜報人員無孔不入。

軍委會把黃梅、廣濟劃為固守區。所謂固守區,就是死守區。

固守黃、廣的主力是桂軍第188和第189師。兩師所屬第84軍是開戰後在廣西新成立的部隊,由民團改編而成,其中第188師軍官由軍校教職人員擔任;第189師的情況好一些,是前線和後方將領湊起來的,兩支部隊從廣東經粵漢鐵路北上,後乘船轉赴廣濟布防。

第84軍軍部成立時,白崇禧特意到廣濟給桂軍訓話,完畢後,把兩個師的將領叫到跟前。白崇禧對第188師的人事配置非常滿意,但對第189師的人事配置表示不滿,說副師長只能在後方訓練民團,參謀長只適合坐辦公室,兩人都不能在戰場上作戰,就這樣,該師的參謀長和副師長被打發回廣西。

白崇禧在軍中處事精細,但這一次卻出了紕漏,並不是說第189師配置就是恰當的,而是說問題更嚴重的是第188師。後來戰鬥打響,出問題最多的恰恰是第188師。當然,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正是白崇禧換人後,第189師的問題才少了。不過,白崇禧忽略第188師的問題實屬不該。這個問題就是,該部隊的將官相對於第189師來說,從師長、到副師長,再到參謀長,以及團以下軍官,沒一個有實戰經驗,以至於打起仗來,軍校教官出身的師長劉任,在帶部隊接劉汝明防線後,一直不敢到前線。最後撤退時,慌亂中,還把130萬發子彈留給了日軍。

按計劃,第189師守黃梅,第188師守廣濟。

按最初的布陣,第4兵團司令李品仙把第189師放在了廣濟縣城。但黃梅城四面都是開闊地,日軍一旦把縣城包圍,守軍只有被圍殲的份兒,幸好開戰前變陣,叫第189師轉進到縣城北3公裏處的大洋廟山口,以黃梅、廣濟大道各要點為前進陣地。

這個臨陣變化非常必要。

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中日戰,很多中國指揮官沒能突破固有的守衛城池的觀念(日本人也喜歡攻城戰),尤其在抗戰前期,這種觀念更為頑固,不少人認為:作戰之勝敗,首先看城池是否陷落。雖然武漢會戰已顯示出中國軍人觀念的更新,但具體到外圍各城之戰,把軍隊主力雲集城中的事仍時有發生。

隨後第188師也轉進到大河鋪附近,左面跟第189師銜接,沿黃梅、廣濟大道左側高地占領陣地。但第188師只做了一字排開,後面並無縱深陣地。而第189師師長淩壓西(行伍出身,廣西容縣人)熟知軍務,本來想布置縱深,但無奈正面陣地過於寬廣,如果布置縱深的話,正面肯定出現大縫隙。兩難中,最終還是按主陣地和前進陣地的傳統樣式排了兵。由於兩個師是新成立的,裏面沒有工兵,步兵雖然帶了些工具,修建戰鬥工事時還是比較麻煩。但日軍等不了這些,攻占宿松後,第6師團即沿黃廣大道席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