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線有戰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 一座富金山

當長江南岸陷入層層激戰時,負責大別山北麓進攻的第2軍還沒動靜。荻洲立兵第13師團才開始在合肥伸懶腰,已經是1938年的8月下旬了。

第2軍司令官東久邇宮稔彥親王,是朝香宮鳩彥的弟弟,昭和天皇的叔叔。此時他手下有4個師團:藤田進第3師團、筱塚義男(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7期,東京人)第10師團、荻洲立兵第13師團、藤江惠輔(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7期,兵庫縣人)第16師團。

第10師團和第16師團都是從華北調過來的。

在這兩個師團中,筱冢義男接替的是磯谷廉介。此前筱冢擔任的職務是陸軍士官學校校長,來頭可以說很大。藤江惠輔接替的是南京屠夫中島今朝吾,此人是後來的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的女婿,接替中島前在關東軍做憲兵司令官。中島因打南京時在湯山遭炮擊受傷,此時舊傷復發,被調回國內療傷,並出任中部防衛軍司令官。磯谷廉介則跑到東北接替東條英機出任關東軍參謀長。

徐州會戰尾聲,一年前答應天皇3個月迫降中國的杉山元被從陸軍大臣的位子上拿下,轉任軍事參議官虛職。全因首相近衛文麿好不容易發一次脾氣,幾乎是向天皇哭訴杉山的無能。昭和天皇也在氣頭上,把杉山找來一頓冷語。此時眾望所歸的是率領廣島第5師團“所向披靡”的板垣征次郎,於是被召回國內取杉山而代之,出任新的陸軍大臣。作為杉山的副手,陸軍次官梅津美治郎也受牽連,被發配到前線出任華北方面軍第1軍司令官,東條英機則接替梅津的職務,由此正式進入陸軍中央。

話說東久邇宮稔彥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在法國待了五六年。跟岡村寧次比起來,這位親王毫無作戰經驗。當然,對於他來說,只需按部就班地鍍金就可以了,隨後順理成章地成為家族新的陸軍大將。

武漢攻略開始後,1938年7月底,負責大別山北麓進軍的東久邇宮稔彥,在貴族出身的參謀長町尻量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1期,東京人)的幫助下,在地圖上畫出兩支箭頭:北路由筱塚義男率第10師團,向安徽六安、河南固始、潢川、羅山、信陽一線進擊,到平漢線後南下;南路由荻洲立兵率第13師團,由安徽霍山、葉家集,直接穿越大別山,攻商城,再轉向南直趨武漢。

日軍隨即搶修從合肥到六安的公路。

這個情報被第5戰區的參謀拿到,這位參謀一時沉不住氣,以為敵情出現新變動。但戰區代司令長官白崇禧認為,這只是策應長江兩岸的第11軍而已,所以他堅持此前的敵情判斷:日軍主力仍在長江兩岸,尤其是南岸,以切斷粵漢鐵路為重中之重。

對於東久邇宮稔彥來說,本計劃9月上旬才開始行動。因為花園口決堤而造成淮河泛濫,多處橋梁被沖毀,從華北調來的第10師團和第16師團一再受阻。除了輜重部隊外,兩個師團的重炮部隊更是難行,最後沒辦法,只好從青島經水路轉運到安慶,在那裏登陸後再向合肥集中,這一大圈繞得實在可以。

但就在這時候,一份情報遞到町尻量基手上:六安和霍山以東的道路都被中國軍隊破壞了,以西的道路還沒來得及破壞,而且經飛機偵察,大別山北麓的中國軍隊有陸續向長江北岸集結的動向。於是町尻建議那位親王,不等部隊集結完畢,叫第13師團和第10師團在8月下旬立即行動,還沒集結完畢的第16師團暫時在後面負責警備任務,也就是看護交通線。跟第16師團擔負同樣任務的,還有剛從華中派遣軍裏調來的藤田進的第3師團。

就這樣,8月25日,東久邇宮稔彥帶著參謀長町尻量基等人由南京飛抵集結地合肥。27日,一聲令下,第13師團和第10師團先行出發了。

從徐州戰場脫離了日軍包圍圈後,孫連仲、龐炳勛、張自忠、湯恩伯、馮治安、孫震、李仙洲、盧漢、李延年、劉汝明等部隊已順利轉移到安全地帶,於學忠部在撤到河南後,又奉命返回敵後,留在蘇魯邊區打遊擊。李宗仁則帶著第5戰區司令長官部由阜陽輾轉到潢川(河南省東南)。但由於左頰槍傷復發,導致臉部腫脹,視力急劇下降,只好叫白崇禧代司令,自己轉赴武漢就醫。

初到武漢,李宗仁如英雄凱旋,城市萬人空巷,市民齊聲喊“台兒莊”,歡呼聲經久不息。在武漢,經美國醫生手術,在口腔上顎取出一塊碎骨,李宗仁病情這才轉好以至痊愈。療養了將近一個月後,李宗仁重返戰場,這時第5戰區司令長官部已經轉移到湖北麻城的宋埠了。

日軍第13師團和第10師團分別進攻霍山、六安,都沒有遇到太大困難,大別山第一道門檻很快就被日軍踏過。

過了霍山和六安,日軍的正面是中央軍宋希濂第71軍,西面是張自忠的部隊,南面是孫連仲的部隊。張自忠側翼,是另一支中央軍胡宗南的部隊。幾道防線的總指揮,是已升任第3兵團司令的孫連仲。對孫連仲來說,手裏的部隊大多是從徐州戰場上撤下來的,生力軍只有宋希濂的中央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