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侯府定計(下)(第2/2頁)

不過……朱寘鐇無疑是個很蠻橫的學者,主觀決定了客觀,不管了,他說是就是,反正皇位應該是他的。

於是,朱寘鐇從弘治五年承襲王爵後,在他的封地安化城裏開始密謀造反。

造反是個技術活兒,跟天賦有關,有的人天生就是造反的料子,比如永樂皇帝。

永樂皇帝天縱奇才,北平城裏一聲令下,勇奪九門,靠著區區八百鐵騎起家,發展到十幾萬,數十萬大軍,終於坐了大明龍庭,而朱寘鐇密謀了十五年,……目前仍處於密謀狀態。

不得不說,在造反這種高難度的事情上,朱寘鐇比永樂皇帝差遠了。

但是有志者事竟成,永樂皇帝的機會是老天給的,朱寘鐇的機會是他等來的,他等了十五年才等到了這個機會。

這個機會是劉瑾送給他的。

……

劉瑾清查軍屯的新政在大明境內進行得風風火火,甘肅寧夏這些偏遠地區早已有了風聞,三地將領們惶然,憤慨,暴躁等各種情緒裏,有一名將領卻穩坐如山,微笑如常。

這位將領姓仇,名叫仇鉞,時為寧夏總兵麾下遊擊將軍。

三邊總制楊一清被秦堪救出後獨自出城離京,快馬千裏飛馳直赴寧夏,楊一清要見的就是這位遊擊將軍。

雖然楊一清不知道秦堪到底在想什麽,為何誅除劉瑾要著落在如此偏遠的甘肅和寧夏兩地,不過出於對秦堪的信任,楊一清二話不說還是依言而行。

仇鉞和楊一清是老熟人了,當初楊一清任三邊總制,行馬政,修長城,也一同抗擊過北方韃子,二人的交情可稱莫逆。

楊一清到達寧夏的當晚便秘密約見仇鉞,仇鉞對楊一清的到來很是吃驚,二人在寧夏城中的客棧裏一席長談過後,楊一清又匆匆告辭回京。

就在秦堪與張永,嚴嵩等人定計時,遠在千裏之外的甘肅安化城裏,朱寘鐇正大發脾氣。

他的案頭上,擺著一紙命令,命令來自京師司禮監,上面有著劉瑾的蓋印。

命令很簡單,“清查甘肅,陜西,寧夏三地軍屯”。

軍屯制,自大明初期便開始施行,《大明會典》所載:“軍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半等例。皆以田土肥瘠、地方沖緩為差。”然而百余年過去,大明所謂的軍屯制早已漸漸變了味道,軍戶所種田地漸漸變成了封地王爺和衛所將領的私產。

劉瑾這道命令其本質是非常正義的,這些軍屯田地是國有的,你們這些王爺和將領誰私吞了,老老實實給我吐出來,全部劃為國有土地,以後你們仍可以向軍戶收租,但土地的所有權卻是國家的。

所謂“清查軍屯”,大意便是如此。

這道命令無疑觸動了無數將領的利益,安化王朱寘鐇自然也不例外。

王府裏,朱寘鐇暴跳如雷,嘶吼震天。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劉瑾這閹賊欺人太甚!本王必除他!”朱寘鐇扭曲的面孔布滿了極度的憤慨。

王爺靠什麽吃飯?朝廷那點微薄俸祿能入王爺的眼麽?還不就是靠封地農戶的產出,以及分得的軍屯田地,按制,王爺可以擁有三衛兵馬為王府護衛,田地的規模自然也是三衛以上的規模,如今劉瑾輕飄飄一句話,朱寘鐇就不得不將原本屬於自己的土地全部上交,劃為國有,少了土地產出,朱寘鐇的造反大計豈不是更沒有指望了?

朱寘鐇眼中噴出了萬丈怒火,隨即怒火漸熄,目光轉瞬變得陰沉,布滿了決然。

一位穿著黑色長衫的書生悄然走進王府前堂,無視滿地碎裂的瓷片,徑自走到案前拿起京師司禮監發來的諭令,仔細看了半晌,又悄悄放下。

“王爺,該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