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最後布局(第2/2頁)

欲做成一件事,不一定只有一條路可走,這就是迂腐和變通的區別。

確定了平叛將領和監軍人選後,秦堪不懷好意地瞟了劉瑾一眼,忽然面容一整,肅然道:“陛下,朱寘鐇跳梁小醜爾,縱擁兵十萬作亂,然則他麾下既無善謀之才,亦無勇猛之將,王師平滅指日可待。不過,朱寘鐇為何謀反,此事卻要查個清楚,陛下仁厚,向來待藩王不薄,甘寧地處邊陲,安化王府擁兵不過三衛,無論天時還是地利,皆不宜舉兵謀反,朱寘鐇造反必有原因,臣覺得事情應該追本溯源,找出他造反的原因,以後防微杜漸,或可為陛下及百官之戒。”

朱厚照想了想,道:“秦堪所言有理,追本溯源很重要,朕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何無端端的,朱寘鐇便反了呢?朕登基以來自問對藩王皆待之以仁,歷來藩王呈進京的奏疏朕都命司禮監一份不落地送給朕親閱,藩王但有所請,朕皆一一照準,這兩年來,寧王請復三衛,代王請修王府,興獻王請增皇莊土地……這一樁樁一件件,朕何時駁否過?朱寘鐇他到底有何理由反朕?”

李東陽聽秦堪如此一說,心中早知他的目的,心情微微激動。

誅除劉瑾的布局已然到了最後一步,這個大明有史以來最大的權閹終於不知不覺間被引進了絕路,將來平定安化王之日,便是劉瑾伏誅之時!

不愧是三朝老狐狸,李東陽心中激動,表面卻看不出絲毫端倪,一副老成謀國的樣子附和道:“山陰侯所言甚是,陛下,凡事有果必有因,朱寘鐇造反不能僅僅平定了就算了,此事必須要往上挖,不要等到王師將叛亂平定了,朝廷卻對他造反的原因仍糊裏糊塗。”

朱厚照點頭道:“李先生金玉之言,朕亦贊同,秦堪,你派錦衣衛緹騎出京,好生查一查朱寘鐇造反的原因。”

李東陽笑道:“著錦衣衛追查是必要的,若陛下想盡快知道也有辦法,歷來造反總有檄文遍傳天下,逆賊的所謂檄文上自然會將自己說得大義凜然,然後將朝廷貶得一無是處,這檄文裏往往會將造反原因列於其中,咱們只要看到檄文,再仔細推敲琢磨一番,真正的原因不難知曉,今日送軍報進京的驛卒不是剛從甘肅來麽?陛下將他宣進豹房問問不就清楚了。”

朱厚照還沒說話,秦堪卻笑道:“西涯先生所言,下官也想到了,所以進豹房之前,下官已親自問過那個驛卒,但驛卒並無檄文,朱寘鐇剛舉反旗攻陷慶陽府,驛卒便奉命帶著軍報從東門出城了,而朱寘鐇一直到造反的第十日,反軍破了鳳翔府之後才發布征討檄文,所以那送信的驛卒並不知檄文內容,下官已命錦衣衛緹騎緊急出京查緝,拿到檄文後便會送進京師送呈陛下禦覽。”

李東陽見秦堪推托,老眼精光一閃,接著捋須含笑點頭不語。

眾人坐在一起商議,劉瑾恭敬站在朱厚照身後卻神遊物外,仍在思索著聖眷得失的事。

他根本不知道這場千裏之外的叛亂竟跟自己息息相關,所以對於平叛並不熱心,他現在要想的是朱厚照的態度,這才是跟他的權勢和利益緊密相關的大事,所以一向喜歡出風頭刷存在感的劉公公今日有了心事,竟破天荒地沒有插一句嘴,委實也沒有心情插嘴,出於一種敏銳的直覺,他察覺朱厚照對他的態度有所變化,至於變化在哪裏劉瑾又說不出來,這種撓心抓肺的感覺正煎熬著他,哪裏還有心情去管千裏之外的平叛之事。

皇帝,內閣,司禮監,兵部再加上錦衣衛,大明頭腦人物聚在一起商議一番後,一致定下了平叛的人選和章程,然後各自起身向朱厚照告辭離開。

眾人都走了,劉瑾卻沒走,見大家已離開了豹房主殿,殿內只剩下朱厚照和他二人,劉瑾二話不說,撲通一聲跪在朱厚照面前,擡起頭時,劉瑾老臉已淚痕交錯,滿是悔恨。

“陛下,老奴一時糊塗犯了大錯,求陛下饒老奴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