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少年功與名 第八十四章 錦衣重開

武英殿內。

君臣之間的氣氛很沉悶。很壓抑,這種氣氛自朱元璋於洪武二十六年廢除錦衣衛後,很少在朝堂上出現過了,聖明的洪武天子今日在群臣面前再次撕破了君臣之間那層虛假的和諧表象,洪武三十年二月,在這武英殿上,朱元璋再次向群臣下了一個通知:重開錦衣衛。

是的,通知,不是跟群臣商議,也不是“經上級研究決定”,朱元璋很明確的告訴滿朝文武,六部九卿官員,我要開錦衣衛,不管你們答不答應,我都要開!跟你們先打聲招呼而已。

大臣們當然不答應。

自大明立國甫始,“錦衣衛”這個機構便成了朝堂大臣們的一個噩夢,每天都重復做的噩夢。從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謀反案開始,錦衣衛便像一只揭去了羊皮的狼,露出了它猙獰的面目,刑訊,逼供。株連,構陷,手段層出不窮,錦衣衛的詔獄一度人滿為患,殺完一批又抓進來一批,一直到錦衣衛廢除的那一年,十三年間,朝堂民間被誅者高達四萬余人,這些全都出自錦衣衛的手筆,這樣一個血腥殘酷之極的特務組織,哪個大臣願意恢復它?那不是給自己全家找不自在嗎?

可惜……做這個決定的是朱元璋,他不是別人,他是朱元璋!大明的開國皇帝,他的個人意志能夠左右天下,任何人都無法說服他收回成命,在這位一生戎馬,性情殘虐的洪武皇帝面前,大臣只能算是一個陪襯而已,每個人心裏都很明白,朝堂大臣於朱元璋來說,其實存在的意義並不大,自胡惟庸伏誅後,國家大小事務盡集於皇帝一身,大臣多幾個少幾個,對大明根本毫無影響。

黃子澄因為反對,他已被拖出去受廷杖了,誰敢做第二個黃子澄?

饒是如此。飽讀聖賢書的大臣們互相看了幾眼,然後六部九卿官員不約而同跪下,高呼道:“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負手而立,眼睛半闔,不言不動,神情堅決而冷漠。

眾臣起身,然後又跪下,再次高呼:“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仍舊無言,絲毫不為所動。

眾臣起身,再跪下,第三次高呼:“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開口了:“朕已思之再思,心意已決。”

這就是朱元璋的回答。

眾臣三請無果,皇帝一錘定音,好了,強制性通過,重開錦衣衛!

眾臣起身,再無言語,神情卻很是灰暗,洪武一朝三十年了,自今起,又迎來一個多事之秋。錦衣緹騎四出,天下將再無寧日。

朱元璋見群臣神色,心下不悅,我的皇位繼承人在天子腳下被刺,如此嚴重的政治事件,這擺明了有人妄圖顛覆我朱明江山,不重開錦衣衛大索天下,不把這個幕後主使人揪出來碎屍萬段,行嗎?

“楊靖。”朱元璋眼睛半闔緩緩道。

新任刑部尚書楊靖慌忙站出班,躬身道:“陛下,臣在。”

“你乃刑部尚書,太孫遇刺一案,時至今日,已有三個月了,可有結果?”

楊靖渾身一顫,急忙跪下,恭聲道:“臣等無能,行刺者共三十一人,盡皆死士,全部身死,此案至今未有頭緒,臣萬死!”

朱元璋睜開眼,銳利的眼神緩緩掃視群臣,目光中的殺機愈發盛漲。

“朕這朗朗大明乾坤,位極太孫者,卻被人行刺,如此重大之罪行,莫非查不出頭緒便就此作罷不成?諸公何以教朕?”

語聲平淡,但充滿了陰冷意味。眾臣心中盡皆一凜,跪下齊聲道:“臣等無能。”

朱元璋冷冷道:“既然你們查不出,朕再換人去查便是,這天下在朕治下,沒有查不出的真兇!楊靖。”

“臣在。”

“今日起,太孫遇刺一案,移交錦衣衛,刑部不必再過問。”

“臣,遵旨。”

新任的吏部尚書張紞猶豫了一下,上前問道:“陛下欲重開錦衣衛,不知可有章程?錦衣衛都指揮使司交誰人掌管?其下屬各級,如同知,僉事,千戶等,陛下可有人選?錦衣衛主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其權之大,如出籠猛虎,非勛戚位尊者,不可任指揮使,望陛下慎重斟酌。”

朱元璋的眉頭皺了起來。

是啊,錦衣衛的權力有多大。沒人比他更清楚了,這樣大的權力,很容易造成個人的膨脹,錦衣衛的第一任指揮使毛驤,因胡惟庸案,株連蔓引大臣無數而立功,第二任指揮使蔣瓛,因檢舉株連藍玉案立功,後來他們得意了,膨脹了,死在他們手下的無辜者也越來越多了。簡直鬧得天怒人怨,朱元璋才不得不殺了他們以息眾怒。

現在的問題是,誰來做這第三任指揮使呢?

他必須要有絕對清白的出身,忠心不二,最好出身皇室勛戚,位尊而恭謙,如果有過統軍的經歷那就更好了,……誰可擔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