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一醉輕王侯 第三百一十四章 遷都之議(第2/4頁)

蕭凡直起身子道:“既然陛下如此信任臣,臣這就去召集大臣們,叫他們準備搬家……”

“搬家幹嘛?”

“遷都!”

說完蕭凡扭頭便走。

朱允炆大驚失色:“慢……慢著!蕭侍讀別走!這玩笑開大了!”

蕭凡停住腳步不滿的瞧著他:“陛下說過支持我的……”

朱允炆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澀聲道:“……那也不能什麽都支持呀,一張嘴就遷都,你差點兒嚇死我,蕭侍讀,自太祖高皇帝定都南京應天,時有三十余年,先帝高瞻遠矚,將我大明國都定在應天,六朝形勝,雄視天下,自然有他的用意,好好的為何一定要遷都呢?朕即皇帝位不到兩年,便要更改祖制,遷都它處,滿朝文武大臣豈能依我?”

“陛下是我大明天子,皇帝的意志決定一切,陛下是天地一人,只要陛下願意,這天下誰也攔不住你。”

朱允炆嘆了口氣,非常無奈的瞧著他,道:“問題是,朕並不願意遷都呀……蕭侍讀,遷都可不是兒戲,它關系江山社稷的根本,不但耗盡朝廷無數人力物力,而且也影響我大明天下的局勢,河運,農桑,商賈,直至各州各府各衛以及邊境的兵力布置,文官武將的調任,周邊各藩屬鄰國的反應等等等等……蕭侍讀,茲事體大,朕不能貿然應允。”

朱允炆態度很堅決,朱元璋留給他的江山,他不能拿來開玩笑,遷都一事很明顯超出了他能接受的範圍。

蕭凡嘆氣道:“陛下,臣一力主張遷都,當然有我的理由,時下太平,民心思定,若非必要,誰願意無端折騰這些事?可我大明江山若欲國祚千秋萬世,卻必須要遷都才行……”

朱允炆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他正了正身架,端然坐在龍案後,肅然道:“蕭侍讀如此堅持遷都,你到底有什麽理由?今日這殿內只有你我二人,你若能說服朕,朕便支持你,就像當初我們聯手推行新政一樣,咱們再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給那幫腐朽頑固的老家夥們瞧瞧……”

蕭凡一喜,他很清楚,現在坐在他面前的,不是大明天子,而是一位相交多年的朋友,這個朋友拋去一切世俗偏見,不管他說出來的話多麽荒謬,多麽驚世駭俗,這個朋友都會認真聽完,然後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做出自己的判斷。

這就夠了,朋友之道,不是盲目附和或反對,彼此給對方一個傾聽和傾訴的機會,所謂知己,無非交心而已。

朱允炆瞧著蕭凡,忽然展顏一笑,又很快板起臉,道:“當然,你的理由若連朕都說服不了,就更別提朝中那些頑固古板的大臣們了,今日你若說服不了朕,遷都一事咱們就此打住,以後你都別提了,如何?”

蕭凡灑脫一笑,點頭道:“好!”

二人目光對視,彼此心中流過一道暖意,然後互相默契的一笑,君臣二人一同走過這許多的風雨,多余的話已不必說,一笑足矣。

蕭凡一邊在腦子裏組織語言,一邊道:“如果換了曹毅,我給他的理由就很簡單,只需說江南的女人看膩了,換個地方咱們瞧瞧北方女子英姿颯爽的一面,再說江南的酒太綿,嘴裏淡出個鳥來,北方的燒刀子就勁道多了,一口下去肚裏跟著了火似的,那叫一個舒坦,你看,北方處處比南方好,遷都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蕭凡擡頭瞧著朱允炆,小心翼翼道:“……我若跟你這麽解釋,估計你不怎麽贊同吧?”

朱允炆臉色漸漸變黑,冷哼一聲,道:“你說呢?”

“那行,咱們說點兒實際的……陛下,臣之所以主張遷都,無非四個字而已,‘居安思危’,耗費國力的遷都無論是出於未來的政治需要,戰略軍事需要還是大明國內的經濟需要,遷都是必須的!”

朱允炆呆住了,咂摸著嘴喃喃道:“……這麽多需要?”

蕭凡接著道:“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尋常耕作的百姓佃戶每年必須辛勤勞作,才能給地主交上租子,不論風調雨順還是天災連連,他們都兢兢業業,終日操勞,哪怕家中有存糧也不敢有絲毫倦怠松懈,為什麽?這是因為他們有憂患意識。他們很清楚,眼前的順境或逆境代表不了將來,為了不餓肚子,他們在順境時愈發辛勞耕作,多存余糧,災年時不至於餓死,民間有句俗話,叫風水輪流轉,未雨之時多作綢繆,困境時才能生存下去……”

“憂患意識用在國事政務上,也是同樣的道理。陛下,大明立國三十余年,當初太祖高皇帝定都南京應天,一則是因為太祖是淮右人,定都南京有歸宿感,二則南京地處江南繁華富庶之地,商業發達,交通便利,國庫不虞錢糧,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穩定人心,三則當年與張士誠,陳友諒一戰定乾坤,舉國思安,統一天下急需大義名分,定都南京是最快最方便的選擇。當年太祖英明,定都南京委實是必須之舉,可如今時勢變化,六朝古都繁華之地,表面的繁華富庶掩蓋不了越來越腐朽墮落的上層階級,我們身處高位,習慣了每日錦衣玉食,習慣了下面官吏的逢迎拍馬,這裏沒有戰爭,沒有貧窮,這裏陽光普照,如臨天堂,我們眼睛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鼎盛景象,以為整個大明天下都像南京一樣繁華似錦,我們這一代還能保持冷靜,知道天下有富庶必然也有貧瘠,可我們的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繁華和安定滋生了朝廷的暮氣,它將會從根子上漸漸腐蝕我們子孫的心智,誰能保證大明的每一代君主都是明主?誰能保證每一個大臣都是忠臣?當一個國家從根子上開始腐爛時,也許只要有一個奸臣輕輕一推,整個江山就會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