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四十三節 義利(第4/6頁)

柳清揚保持著雙手捧著借據的姿態,不為所動地重復道:“我家大帥有令,今日是借款,不是募捐。這位兄台既然留下了銀子,就一定請把借據帶走。”

商人覺得自己實在是太下不來台了,於是賭氣地叫道:“如果這位將軍非說不接受助餉,那我情願把銀子帶走!”

柳清揚沉默了一秒,一揮手讓人把五百兩銀子送上,沖著目瞪口呆地商人說道:“既然如此,請這位兄台把銀子帶走。”

那個商人和柳清揚對視了片刻,終於哼了一聲。劈手從長生島士兵手上抓過銀子,怒氣沖沖地轉身離開。柳清揚在他背後一揮手,門口的衛兵就側身讓開,把人放了出去。

……

天啟六年十月二十日,黃石所部抵達福寧。

到達福寧鎮後,黃石急忙組織人力購買瓜果蔬菜,同時大力強化衛生條例,以幫助部下度過水土不服期,同時自己則帶領工兵部隊調查當地的地理情況。

“真不愧是江南,這裏就是水多。”

小冰河期以來,北方降雨量大減,這五十年來遼東幾代人都未曾見過水量充沛的河流了。福建山巒縱橫、河流眾多,這讓剛到此遼東子弟們紛紛發出羨慕的感慨聲。範樂由立刻就選定了幾處修建水車的地點,還初步規劃了水庫的營造計劃:

“大帥,讓長生島的工匠盡快趕來吧。我不知道用不用修很多水庫,反正風車一時間是用不上了,以福建這裏的水量,我們的機床就是一天三班倒也夠了。”

黃石贊同地點了點頭。等海船上地水手們休息些天後,他們就會再次出發回遼東,兩個月後他們就會把大批機床和熟練工人帶回來。現在福寧鎮要做的就是在他們回來之前,修好足夠多的水車,不管將來用不用修築水庫,反正黃石知道他可以大量追加生產水力機床了。

福寧鎮的軍屯看起來不是很靠得住,因為很多軍田都是紙面上地,兩百多年下來,很多所謂的“無主之地”都被平民占據了。如果軍民爭地的話,地方官府一般都會偏向農民,畢竟這都是他治下的子民。

還有另外一些所謂的“無主之地”也被軍戶和世襲的小軍官拿走了。黃石知道如果強行討回占地的話,就等於從不少窮困軍戶口中奪食。那些世襲的小軍官雖然無力對抗黃石,但是黃石也不願意觸犯他們的利益,免得引起福寧鎮老人的恐慌,認為這批遼東子弟要把他們趕盡殺絕。

最關鍵的一點是,福建的水雖然不少,但是土地比不上遼東那麽肥沃,其中很多軍屯都是山間砂田。黃石的舊部都是見慣了遼東大平原的人,土質量讓他們也不是很滿意。最後黃石幹脆先把田土繼續欠著,反正他們中的不少人這幾年來根本沒有種過田,而是在黃石開辦地各種工程裏幹活兒。現在福寧鎮百廢待興,需要幹的活多得是,黃石索性把軍戶都打發去工地繼續幹活兒。

至於以後麽?黃石估計以後的活兒也絕不會少,只可能越來越多,所以他心裏倒也不是很擔心。只要海貿能轟轟烈烈地開辦起來。黃石就是出錢買地。早晚也能把土地買回來。

“好了,萬事俱備,就等魯商的消息了。”黃石跺了跺腳下地土地,只要魯商肯沿著東南沿海跑海貿,這快土地很快就會變成黃石主要地經濟來源。從福建向日本的海途也不遠,立足於福寧鎮的話,對長州的滲透不但不會減弱,還會不斷加強。

“這福建什麽都好,就是缺少大樹。”

這兩天範樂由陪著黃石在福建走了不少地方。因為福建自古就有跑海的習慣,所以這千年下來,大木頭早就都被砍倒做成船了。無論黃石想要跑海貿,還是要清剿海盜,都需要大量造船,而福建能用來制造大型戰艦的木頭實在少得可憐。

面對福建山上成片的小樹,黃石手下的首席水車專家範樂由不禁感慨道:“當年在遼東的時候我們沒有足夠地水力。現在有了水力,結果又沒有木頭了。”

黃石又詢問了一些福建本地的軍戶,這些年來閩、粵、浙三省的大明水師如果要造大型兵船的話,一般都是從雲貴地區搬運木頭。或者從中南半島還有南洋進口。福建、廣東的大型木料數量實在太稀少了,肯定不夠大舉造船所需。

“或許將來我們可以從遼東運。”一個跟隨黃石勘探地形的水利工人曾經在寬甸地區呆過,長白山區的千年老林一直是陳繼盛最好地屏障,東江右協遊擊軍隊在那裏平時打黑熊,戰時打後金兵,林海就是他們的家園一般。

大明統治長白山二百多年。遼東漢人雖然多,但也就是打獵而已,很少砍伐樹木,所以那裏的樹木都是高大茂密,據那個軍戶說,兩人合抱不過來的大樹在長白山上比比皆是,而且東北天寒地凍,樹木長得比較慢所以質地也比較密實。用來造船應該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