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四十五節 兩難(第2/6頁)

皇太極退開了一步,大張開雙臂仿佛要把帳內的一切都擁攬入懷,手掌傾斜朝上,臉上的微笑還帶著道不盡的嘲諷:“結果呢?明國的遼東鎮毀滅了,熊廷弼傳首九邊了,毛文龍只能窩在朝鮮,黃石則被調去了福建,而我們——還是這遼陽的主人!”

輕笑了幾聲後,皇太極收回了雙臂,又向前跨出了一步:“五哥我向你保證,明國的那些文官,他們最後寧可和我們議和,也絕不會讓黃石再回來立軍功的!我把他們一眼看到底。”

莽古爾泰又是一聲長嘆,他摸了摸腦袋無奈地說道:“每次你都說得頭頭是道,其他的人倒也罷了,可就是一碰上黃石就總不是那回事,我都怕了啊。”

“五哥,再相信我一次,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我們一定能走出困境的。

……

天啟六年十一月十六日。長生島。

上次柳清揚來信說一切都進展很順利的時候。鮑博文就知道自己在長生島呆的時間也就不會太多了。幾天前福建地快船先期抵達長生島,負責搬遷的船隊已經返航了,黃石給鮑博文地命令也並沒有出乎他的意料,長生島全部的工人和機器都要搬去福建。

這一段時間以來,長生島嚴格的制度此時再次發揮了良好的效果,每天都有軍戶家屬被送上南下的道路,所有的軍戶和士兵都被劃分了等級,長生島當局會根據這些人的重要性決定他們的行止。

大批戰鬥部隊會在軍官的帶領下沿大運河南下,反正他們對生產工作並沒有太重要地意義。所以他們即使在路上拖延一些時日也沒有什麽關系,而且進行一次長途行軍對訓練部隊也是有意義的。

除了七成的戰鬥部隊會走陸路以外,最普通的軍戶男丁和家屬也不會采用海運運輸。在海船歸來之前,鮑博文會完成大部分派遣工作,島上只會留下最後一批堅持生產的技術工人,這些工人會在站好最後一班崗後,和中島拆卸下來的機器一起上船。前往福建。

在黃石的計劃裏,整個搬遷工作會在三個月內完成。也就是說,最晚不遲於十一月底,長生島最後一批人就要啟程,而在明年之前就要到達福建,並迅速恢復生產。先不用說產能問題,僅僅黃石定下地這個四個月的期限本身就足以傲視大明全境。

其他的軍鎮如果要完成這麽大規模的調動,就是一萬戰鬥部隊也要四個月以上,至於數萬軍戶怎麽也要一年之久。更不要說長生島還有大批需要搬遷地機器。到目前為止,鮑博文對工作進度還是非常滿意的,對各種機床的拆卸、裝船的計劃書也都進行了設計。

昨天船隊從福建返回後,鮑博文立刻就按照計劃開始裝船。一切都嚴格按照事前的計劃進行著,還有嶄新的工兵器械——滑輪組,也發揮了不小地作用。嚴謹的計劃和靈巧的工具結合起來,就又能節省出幾天的時間來,根據目前的日程表來看。鮑博文認為五天後,也就是天啟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長生島最後的一批人就能啟程出發,比黃石定下的最後期限還要早上近十天。

這個月中島又生產了八百具胸甲,鮑博文把這些鎧甲裝船送往日本。他在這些日子裏,除了這些胸甲外還生產了十五門六磅炮。因為不需要生產野戰炮車,所以這些火炮的生產速度也較正常為快,根據黃石的命令會留給東江鎮左協,以便用在復州等城堡的防禦上。

毛文龍為了左協地穩定,還是推薦了張攀這位老資格的東江將領為黃石的繼任者。現在張攀已經是臨時的副總兵了,只等兵部通過這個任命,張攀就可以正式上任了。黃石臨走前給過鮑博文指示,如果柳清揚能借到足夠多銀子的話,那麽庫房裏儲備的余款就要移交給張攀。

所以不久前收到柳清揚傳來的形勢一片大好的消息後,鮑博文就下令打開庫房,派人把裏面剩下的六萬兩白銀送往旅順。這差不多相當於左協一年半的軍餉,想來也能讓張攀驚喜一番。

這麽多年下來,黃石對東江鎮還是很有感情的。雖然長生島也很艱苦,但畢竟他是個穿越者。黃石會做海貿、會發展科技、通曉歷史,所以能周旋於黨派爭鬥之間。而他的老上司毛文龍沒有這些本事,卻要救助接濟更多的遼東難民,黃石感佩之余,也願意盡力讓毛帥過得寬裕一些。

毛文龍對黃石帶走軍戶也沒有什麽想法,少了幾萬軍戶對他來說雖然少了些人力,但反過來講也是少了幾萬張吃飯的嘴。而且毛文龍也是江南過來的人,福建雨量充沛、又靠近大海,怎麽也比三年兩旱的遼東強。所以有些部下去南方享福,他毛文龍自然也只能替他們高興了。

……

天啟六年十一月十七日,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