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四十七節 西行(第2/6頁)

正月黃石又從柳清揚那裏摳了五萬兩白銀來,在這些資金的支持下,福寧鎮被改造成半衛所半募兵制的軍鎮,其中的營伍兵和工人都是拿每月一兩的固定工資的。其他的人當然只能是不要錢的廉價勞動力了,目前他們中的一部分也得繼續去種田、打漁,不過黃石只收一成的稅,這部分稅收讓黃石可以把另一些軍戶解放出來幹體力活。

天啟七年二月,日本幕府發動了對長州藩的進攻。不過就無能程度而言,幕府的軍隊和楊致遠上次去日本時遇到的長州藩軍隊相比也不逞多讓,楊致遠寫給黃石的第一份報告裏聲稱兩者的唯一區別在於:幕府的軍隊的人數更多。

為了預先制止針對長州人民的人道主義災難,楊致遠和磐石營自然不會作壁上觀。楊志遠向黃石報告說,他計劃用長州藩的邊境堡壘拖住從幾個方向來的幕府和日本諸侯大軍,而把長州新軍和磐石營集中使用,作為機動部隊來把討伐軍各個擊破。

到天啟七年二月底,福寧鎮生產了六百具新式盔甲。福寧軍自己使用的盔甲不僅僅是一個胸甲,還要有配套地肩、臂、腿、脛等部位地防護甲。在確定生產要求前,黃石首先征求了賀定遠的意見。後者要求全套盔甲重量不能超過三十二斤。這個數字大約是全身重型棉甲重量的七成,與孫承宗發給黃石的鐵鱗甲重量相當。

賀定遠認為這個重量不會影響步兵的戰術動作,黃石就把這個意見傳遞給了福寧鎮軍工司,讓他們去自行操作。反正黃石主要的思路就是提高盔甲的含鐵百分比,胸板甲的含鐵百分比幾乎是百分之百,那就應該能既能削減重量、也能提高防禦效果。

而生產出來的盔甲讓黃石也很滿意,軍工司甚至進一步把盔甲地重量壓縮到了三十斤,比火銃手的皮甲也不過只重十斤而已。此外,福寧鎮的制式頭盔將可以和福寧鎮鐵甲一體化。這樣在頭盔遭到攻擊時,重要的打擊力將由胸部來承擔,這種頭盔重達五斤。

這個月初的時候黃石又從從柳清揚那裏拿了五萬兩銀子。收到這筆銀子之後,黃石馬上編練了八千新兵。加上原有的部隊,現在福寧鎮一共有了一萬五千多吃軍餉的戰鬥部隊。軍工司也還有近兩千人要發軍餉,一個月地軍餉就要一萬七千兩,加上訓練費用和維持費用。一個月花在軍隊上的銀子已經超過了三萬兩。

天啟七年三月,柳清揚的貿易集團從上個月就開始獲得收入,黑暗理事會對貿易盈利前景都持樂觀態度,即使刨去必要的利錢。二月全月地盈利也達到了十五萬兩銀子左右。黃石看完報表後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三月柳清揚要上繳十萬兩白銀。

拿到錢後黃石就又把軍工司擴編了,擴編後的福寧鎮軍工司竟然一下子擁有了八千多人,福寧鎮這個月要付出的軍餉也高達兩萬四千兩。在豐厚的軍餉面前,有不少福建山區的女孩子也都開始動心了,開始有人嫁入福寧鎮。

在這個月裏,楊致遠不斷送來好消息。在磐石營和長州藩新軍地聯合“勸說”下,日本的西南各藩紛紛幡然悔悟,先後退出了對長州人民的非正義戰爭。這些藩還都表示願意進一步加強和長州藩的合作。

只是“私自出兵,形同叛逆。”,何況日本還是朱洪武欽定的“不征之國”,所以黃石不敢明目張膽地去和日本各藩勾結,這些活兒只好都交給黑島一夫去幹。畢竟那守隨信吉說到底也是長州藩的宿老,讓他出面幫黃石經營買賣。實在還是不能讓人很放心。

楊致遠還報告黃石說,日本幕府的主力經過一個月的苦戰。仍然止步於長州藩地邊境堡壘處。雖然堡壘內的駐守軍隊也都是長州藩地老式軍隊,但他們裝備了大批火炮,而且這些堡壘都是長生島工兵幫長州藩設計的舊式棱堡結構。

以弓箭、竹槍和武士刀為主要裝備的日本幕府軍隊對常州藩的堡壘一籌莫展,只能寄希望於靠長期圍困將其攻陷。據楊致遠說,磐石營和長州藩新軍在前一段的戰鬥中幾乎沒有損失,目前正在後方養精蓄銳,準備下個月出發去和幕府主力決戰。

同時楊致遠還報告說:見識過長州藩新軍的威力後,守隨信吉在長州藩內的威望剛剛達到了一個新高峰。長州藩戰士們也一掃剛開戰時的緊張氣氛,“打到關東,火燒江戶”的呼聲一時間甚囂塵上。守隨宿老已經向楊致遠秘密請示過輿論導向問題了,楊致遠因此請黃石明示下一步的行動策略。

天啟七年四月,黃石又從柳清揚那裏拿到了十萬兩銀子。福寧鎮這個月雖然沒有擴編,但黃石下令給軍人漲了一回工資,普通士兵的月俸從一兩提高到了一兩五錢。這個俸祿已經與關寧軍相當了,遠遠高於浙省、省募兵的三錢銀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