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四十七節 西行(第3/6頁)

福寧鎮的廣大士兵當然堅決擁護黃石的決定,黃石也就趁此機會恢復了銀幣制度,對外仍然稱軍票。這次黃石學了一個乖,他把銀幣的邊角上都鍛上了螺紋,以防別人刮掉邊角料。這次發行的銀幣仍然是七成銀,所以如果沒有人兌換的話。黃石雖然漲工資了。但其實並沒有付出更多地銀子。

黃石靠允許銀幣自由兌換來保持它地信譽。雖然有個別的新兵自己就把銀幣兌換了銀兩,但在老兵的影響下,大多數福建新兵都信任黃石,而且銀幣也確實方便,價值也寫得明白,不會被人騙了。

這個工資額立刻在福寧鎮附近引起了轟動。以福建的田賦為例,萬歷皇帝定下的農稅不過是每畝每年五厘而已,一石上好的大米也不過才四錢銀罷了。而福寧鎮戰兵一個月就有一兩五錢的軍餉。普通農民、漁夫一年辛苦,掙的可能還沒有士兵一個月掙得多。

到了四月。整整一個月,福寧鎮天天都有一大群人來報名當兵。可是黃石已經有過命令,招兵要優先照顧本鎮軍戶。這些來報名參軍的男丁失望之余,竟然有不少人要求加入軍籍,從福寧鎮的普通軍戶幹起。就算告知他們尚無更近一步的擴軍計劃後,還是有很多人表示無所謂,堅決要求當軍戶來給黃石白幹活。只要有一口飯吃就可以了。

既然群眾這麽熱情,黃石也不好意思讓他們失望,於是就招募上萬人來幹體力活,連慣例的安家費都節省了。

有了人力。修出來更多的水庫和水車後,黃石更進一步推出了三班倒制度。反正軍公司的工人也培養了好幾千了,手工絕對不用擔心。通過一個月的挑燈夜戰,到四月底軍工司生產了一千七百套盔甲,加上三月的產量,福寧鎮已經儲備了三千具新式鐵甲。

四月底。楊致遠率領磐石營來到了福寧鎮,長州藩人民爭取地區自治地正義戰爭已於四月中旬結束。更確切地說,在長州藩新軍和磐石軍聯軍同幕府軍在四月初八交戰後,軍事沖突就已經宣告結束,剩下的就是政治家們的工作了。

長州方面是以三千近代軍隊為核心、近萬士氣高昂的保家衛國地農民為輔助的軍隊;而他們的敵人是五萬多關東來的農民、還有數千穿著盔甲的“劍術大師”,他們更已經頓兵堅城之下兩個月了。

戰鬥的結果,在野戰炮地轟擊下,德川幕府的大軍和他初次遇到這支軍隊的前輩們一樣迅速開始崩潰。這個時代德川旗本武士確實比長州藩軍隊和西南各藩軍隊還要強一點。他們還試圖保持陣形前進以進入肉搏戰。但當新軍使用了恐怖的鏈彈和霰彈後,這支號稱日本最強的部隊也開始潰逃了。最後的幾個武士也被火銃打成了漏勺……

擊潰幕府軍後,聯軍進行了長達一天的追擊,等夜幕降臨時聯軍已經斬首上萬級,還抓到了兩萬多名俘虜。根據黃石的指示,守隨信吉隨後展現出了一個真正地政治家的風範,他不但讓上萬俘虜吃了一頓飽飯,還無條件地釋放了他們。

長州藩最終提出地條件更是讓幕府驚訝得說不話來,他們日本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麽有理、有據、有節的條件,尤其是在這種空前的慘敗背景下,為了防止長州藩反悔,德川幕府急不可待地派使者和長州藩簽訂了新條約,日本就此恢復了和平。

磐石營到達福建後,福寧鎮下轄的救火、磐石、選鋒三個野戰營共有官兵九千人,共缺編六千人。到了天啟七年四月底,黃石的八千新兵完成了基本訓練,他立刻就把三個野戰營全部補充到滿員,還從三個老的野戰營裏挑選出了一些種子官兵,和剩下的新兵一起放到了天一營裏。

到天啟七年五月初一為止,福寧鎮救火、磐石、選鋒三營有官兵一萬五千人,步隊二十四個,炮隊、馬隊、工兵隊和輜重隊各三個。其中的二十四隊步兵共有六千長槍兵、三千六百名火銃手,黃石手裏有三千具新式盔甲和兩千兩百具剩余的老式鐵鱗甲,又加上三千六百具皮甲,總算是把步兵部隊的盔甲基本湊齊了。

輜重隊不用說肯定沒有盔甲,炮隊的鎧甲也已經全部取消了,現在炮兵已經不需要再上去拼命了。工兵隊發給了一批皮甲。至於馬隊,黃石再次把他們的鐵甲都克扣掉了,只發給皮甲充數。

賀定遠跑來狠狠發了一通牢騷。但黃石手裏確實沒貨了。他為了給步兵湊鐵甲,把內衛隊的鐵甲也都收回了,再說在福寧軍體制內,馬隊的主要工作就是偵查和追擊,黃石不給鐵甲也有很充足地道理,賀定遠最後也只好接受了現實。

賀定遠臨走前,黃石安慰他道:“賀兄弟你放心吧,再等兩個月步兵甲差不多就能配齊了,然後我就開始生產胸甲。那就是給騎兵地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