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五十四節 狂瀾(第2/19頁)

張鶴鳴的第三步是為這些少民組織一個土官的推舉,由他們自己來推舉一個暫時的土官,之所以稱為暫時的土官,那是因為這種土官每三年要重新推舉一次,不許連任第三次,更不許世襲。張鶴鳴建議把這個臨時土官維持一段時間,直到水西、永寧完全漢化,也有人考上秀才、舉人、進士,並出任其他地方的流官後,朝廷再派遣流官進入這兩地實行統治。

至於這樣做的好處張鶴鳴也認為有三條:第一、讓土官在治理一段時間,有助於消除土民對朝廷的畏懼心理,以免有人再次煽動他們作亂;第二、沒有長久和世襲的土司,就不容易再次形成對抗朝廷的核心;第三、大明可以派出一種稱為“觀察員”的人去監督少民推舉,不許他們賄選或是武力脅選,最後土官推舉完成後還要報四川和貴州布政司認可才有效,張鶴鳴認為這樣少民和土官都會有求於大明政府,從而不會再是鐵板一塊。

在奏疏中,張鶴鳴還建議為土民建立兩個黨派,讓他們自行去爭奪土官一職。他甚至連兩個黨的名字都替少民起好了,一個叫“民主黨”——現在少民不再是土司的奴隸了,自己當家作主了嘛;另一個叫“共和黨”,他們共同推舉,與大明也保持著和平,正所謂“共和”也。

新繼位的皇帝看了奏疏後,想了很久忍不住笑了起來,連聲稱贊張鶴鳴頗有見地,這真是老成謀國之言。就打算批準實行,同時還打算賜給水西、永寧等的三千冊儒家經典,以便讓這兩地的少民盡快考出秀才來。

內閣倒是有人質疑張鶴鳴的這個辦法,他們都說這種東西雖然聽起來不錯,但畢竟沒有先例。大明以前也沒有相似地治理方法。少年天子認為這都不是反對的理由,他慨然對臣工們說道:大明幅員萬裏,臣民億兆,千裏風俗,個個不同,他覺得治理方法就是不同也沒有了不起的,國家這麽大,少民的種類也這麽多,完全可以並存幾種完全不同的治理方法。

在皇帝的支持下,張鶴鳴的建議得到了通過。水西、永寧撤銷世襲土官,兩地從此均通用大明律。

……

天啟七年十月二十日,永寧。

今天黃石親自帶著一隊衛兵來到永寧地區,赤水戰役後,在黃石的力主下張鶴鳴同意了對永寧采用懷柔政策,在水西、永寧投降後張鶴鳴禁止其他大隊明軍進入這兩個地區,同時還逐步釋放了被俘的幾萬前叛軍。

在黃石的建議下,張鶴鳴也欣然采用了他的“以夷制夷”的政策,幾乎把兩地的土人階層一網打盡,就是主動投降的頭人也絕不寬宥,他們一生所有欺壓族人的罪刑都被挖了出來,然後明軍就讓他們過去的仇人動手,把這些頭人統統處死。

等明軍把土地全部分給了土民後,土民似乎就基本把過去的仇恨放下了。等到明軍再領著他們瓜分了世襲土司和頭人階層的財產後,土民對明軍的擁護就基本達到了以前對土司的擁護程度。最後張鶴鳴宣布不強制派遣漢官後,土民心裏的最後一份擔憂也就失去了。自古以來,打了敗仗地人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寬大地處置。

行走在永寧地區之間,黃石感到土民對白羽兵還是流露出了深深地畏懼,但令他欣慰地是,他們的眼神中已經沒有什麽仇恨了。以往明軍在西南同少民叛軍作戰時,一旦叛軍失利,明軍往往就會進入少民聚集區大肆屠殺,用他們的首級換取軍功,所以西南少民不叛則已,一旦起兵就必要和明軍血戰到底,因為他們不僅僅是為土司而戰,也是在為自己和親人的性命而戰。

這次黃石的目的就是告訴這些少民,如果土司再次作亂的話,那也只是他們和大明之間的問題,和廣大地少民無關。黃石策馬疾行,他環顧著周圍一張張帶著畏懼和恭順的面龐,心裏也有不少感慨,他知道這裏面又有無數人是因為自己一言而得以活命地。

到了永寧衛以後,黃石見到了臨時任命的永寧土官,這個人正是第一批被救火營俘虜的那對兄弟中的大哥羅梅羅,他在明軍支持下倒戈一擊,親自宰了曾經侮辱他妹妹的一個頭人,從而得到贏得了明軍的信任,被任命為臨時的土官。今天黃石來這裏就是詢問是否有明軍不遵號令,帶兵侵入永寧地區。

得到否定地答復後,黃石就準備告辭離開。水西、永寧地區日趨平靜,看到明軍嚴格遵守軍令,沒有制造任何搶劫和殺戮行為後,這兩地的土民也都安心下來,還開始出現了歌頌明軍寬宏地歌謠,甚至還有人不少人請求立神牌為張鶴鳴和黃石祈福。

這真叫黃石有點哭笑不得。這些少民的要求竟然是如此之低,只要不去屠殺他們就能得到感謝。黃石最後又自掏腰包留下了一些工具給永寧和水西的土民,畢竟他們正面臨重建家園的艱苦工作,這兩個地方如果能就此徹底安定,黃石就不必擔心再被派來西南公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