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五十六節 重建(第2/7頁)

莽古爾泰眼皮一翻,不屑一顧地說道:“不就是那個鼠輩麽?以前的遼東巡撫,聽說他這次又靠吹牛上台了。”

“是的,袁崇煥對明國新君保證能‘五年平遼’,所以一口氣拿到了三鎮一衛的指揮權。”

“哈!”莽古爾泰發出了響亮的大笑,臉上滿是鄙夷,把左拳舉到面前,小拇指向屋頂直直地挑著:“五年平遼!憑什麽?就憑不動如山袁崇煥的那張嘴麽?他敢來我一根小拇指就捏死他!”

阿敏聽得連連搖頭,滿臉同情地嘆息道:“不動如山袁崇煥,唉,你們真是太損了,我都聽不下去了。人家不就是個大忽悠麽?沒有自知之明的人遲早會自食其果的,你們不但不同情反倒還要損人家。”

“袁崇煥似乎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他上任幾個月來什麽也不幹,就是一門心思地向明國新君要東西,顯然是想找借口為自已許下的大話解套。不過明國新君似乎對袁崇煥特別有信心,袁崇煥要權給權、要錢給錢。聽說袁崇煥已經要了六百萬多萬兩銀子了。這麽荒唐的要求明國新君不但答應他了,還同意銀糧不受核、不設監臣,由袁崇煥獨斷專行。”

阿敏恍然大悟道:“哦,原來我還以為只有袁崇煥一個二百五,原來明國新君也是個白癡,他們這真是君臣相得了。嗯,一年六百萬的銀子不受核,明國的文臣、武將還不紅了眼睛地上啊,袁崇煥不分銀子給大家那是不想活了。唉,就是可憐了明國遼鎮的士兵了。”

代善也點了點頭,神情嚴肅地說道:“明國新君聽說還是個小孩子吧,還不懂得看一個人,關鍵不是看他說什麽,而是要看他做什麽。”

皇太極見莽古爾泰沒有發言地意思。就繼續講了下去:“袁崇煥在軍國大事上扯下了彌天大謊,事後不但不老老實實地補救,反倒靠更多的謊言來掩蓋,明國新君為了滿足他的荒唐要求,甚至加征了大批的農稅。一旦這事情被捅破,他不會有好果子吃的,所以袁崇煥已經沒有退路了,我們的機會到了。”

“什麽機會?又是靠和談來拉攏蒙古人?”

“是的,這是最起碼的,不過我們也許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讓他幫我們把毛文龍這個癩蛤蟆拿掉。”

皇太極說完以後,四位貝勒的議事廳裏出現了一陣寂靜,莽古爾泰幾次欲張口說話不過都自己咽了下去。阿敏臉上仍掛著一副玩世不恭地笑容,不過嘴角的笑容卻顯得有些僵硬。最後還是代善開口:“很難吧,他本來就做不到五年平遼了。你還要他替我們去對付毛文龍,這怎麽可能呢?好比一個人打架已經處於下風了,又怎麽會自斷臂膀呢?”

“袁崇煥這個人剛愎自用,而且一向做事做得很絕。現在他自知沒有武力平遼的機會,所以我們只要說可能議和,那就是給了袁崇煥唯一的機會,我猜他一定會緊緊抓住這根救命稻草不撒手的。”皇太極微微一笑,臉上露出了信心十足的表情:

“寧遠、寧錦兩仗下來,我已經把袁崇煥這個人看得很清楚了。我們只要放出風聲,說我們早有議和之心,只是擔心退出邊墻後遭到東江鎮報復;也可以說我們和毛文龍仇深似海。所以有毛文龍在我們就不敢放心議和,那袁崇煥很可能就替我們去把毛文龍除掉。”

阿敏拍手笑道:“哈哈。你想得不錯,但我有一個更好地。你去跟袁崇煥說,就說我們想議和,但是明國朝廷不肯,所以他最好放我們入關一次,直抵北京城下,這樣就可以議和成功了,哈哈,這不比收拾一個毛文龍強?”

皇太極像是沒有聽出阿敏話語中的諷刺意味,他語氣淡淡地說道:“這也不是不可能。”

阿敏收起了笑容,上下打量了皇太極兩眼,冷冷地哼了一聲就不說話了。

“那麽,你們同意我派人去寧遠試探一下麽?我們要先看看袁崇煥是不是很急於議和才是。”

崇禎二年正月十三日,也是原本歷史上的同一天,皇太極派人下書寧遠,開始了與袁崇煥的第二次議和。皇太極提出的條件有:明國一次性給予黃金三十萬兩、銀三百萬兩為議和款,除此以外每年還要給予後金歲幣黃金十萬兩,銀百萬兩。作為交換條件,後金可以退出邊墻、歸還遼東。皇太極聲稱這個和平條件已經很便宜,問袁崇煥對此有何看法。

這封書信立刻得到了袁崇煥的熱烈回應,除了他派出的使者以外,他還讓一向周旋於蒙古各部之間的李喇嘛做中間人,以證明自己議和的誠意,在回信中袁崇煥提出的不同意見只有一條:“乞稍減歲幣。”

……

二月十日,東江島。

“哈哈。”毛文龍看到皇太極的回信後大笑不止,手掌在膝蓋上拍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