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幽怨(第3/5頁)

曹仁果然蠢蠢欲動,在得知周瑜已經死亡的消息之後。事實上在黃昏時分,曹仁就已經聽到吳軍帳中哀聲四起,緊接著有線報說周瑜箭瘡大發作而死,各寨都掛孝哀悼。

曹仁剛開始沒有輕信。戰爭是殘酷的,輕信是要付出代價的,曹仁需要的是確信。

在這關鍵時刻,曹仁要的東西來了。有人向他投降。是周瑜手下連夜跑過來的十多個軍士。他們向曹仁報告,周瑜真的死了,死於陣前金瘡碎裂。所以今天各寨都掛孝哀悼。

當然了,這十多個軍士要說的不止這些,還包括他們投降曹仁的原因——被程普無故辱打,實在活不下去了。

但是,即便事情走到這一步,曹仁還是沒有確信。黃蓋的教訓太深刻了,苦肉計現在已是盡人皆知的計謀。曹仁擔心,這又是一出苦肉計。

好在這十多個軍士中有兩個是被擄走的曹兵,他們也信誓旦旦地表示,這絕不是苦肉計,而是活不下去了,他們也跑回來找一條生路……

曹仁便下定決心,做一件大事——劫寨。今晚便去劫寨,奪周瑜之屍,斬其首級,送赴許都,以便讓曹操高興高興。

毫無疑問,這次劫寨以失敗告終。曹仁傾巢出動,卻掉入周瑜的陷阱。他們初更後出城,來到周瑜寨門,卻不見一人,只見虛插旗槍而已。這個套路,曹仁太熟悉了。呵呵,這是老鼠給貓當伴娘——有去無回啊……

便跑路。在損失大半人馬之後,曹仁總算撿了條性命,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逃到襄陽去了。那心情,相當的痛苦和失落。

周瑜的心情也相當的痛苦和失落。不錯,曹仁是被打跑了,但周瑜卻發現,勝利果實卻不是他的——南郡城被趙雲趁亂給占了。

他也是個失敗者。人世間的事,成為一個失敗者並不可恥,可恥的是明明勝利在望卻一無所獲。

周瑜大怒,下令攻城。可城上亂箭齊射。周瑜已然沒有鹹魚翻身的可能了。更要命的是壞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一是諸葛亮得了南郡之後,竟用兵符,星夜詐調荊州城的守軍來救,與此同時卻教張飛襲了荊州。二是夏侯惇守在襄陽,同樣被諸葛亮派人用兵符詐稱曹仁求救,誘騙他傾巢出動,然後諸葛亮教關羽襲取襄陽。

如此,南郡、荊州、襄陽三處城池,全不費力地落入劉備之手。

周瑜又開始噴血了。這一次不是做秀,是真正的氣血為之上湧——見過狡猾的,沒見過如此狡猾的,諸葛亮欺人太甚啊……周瑜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半條命已然被諸葛亮奪走。

周瑜咬牙切齒地說道:若不殺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氣!

這話說得是有些狠了,因為連“村夫”二字都罵上了,可見周瑜氣極已是口不擇言。

不錯,周瑜周大都督是風流倜儻、溫文爾雅之人,一般情況下罵人是不帶臟字的,可是面對諸葛亮如此采摘他的勝利果實,周瑜覺得,沒必要對這個人溫文爾雅了。

錯誤是他人指出來的

魯肅面臨一個兩難選擇:是幫助周瑜去與諸葛亮對決,還是勸他冷靜下來從長計議,這是一個問題。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事實上現在在這個問題上已不能再打擦邊球了——周瑜都吐血了,諸葛亮要是再玩什麽花招,一代風流才子周瑜恐怕就要與世長辭了。

他當然不是心向諸葛亮——在此之前,魯肅對諸葛亮的才能是欣賞的,他之所以一直勸阻周瑜不要在當前情況下與諸葛亮你死我活,是從東吳的整體利益出發做出的理性反應。

這是一種政治判斷,也是一種政治智慧。即便到現在,魯肅也未改初衷。

魯肅言辭懇切地對周瑜說,都督想起兵與劉備、諸葛亮共決雌雄,奪回城池的想法我理解,很理解。但是我以為,不可以的。咱現在與曹操相持,表面上贏了赤壁之戰,可曹操依舊很強大,總之我們和他尚未分出成敗。主公現在力攻合淝,還沒拿下,要是在這個時刻我們自家互相吞並,倘若曹兵乘虛而來,其勢危矣。何況劉備過去曾投靠過曹操,若逼他太急的話,他要獻了城池,聯合曹操一同攻打東吳,那我們怎麽辦啊?

周瑜聽了,覺得魯肅說得是有道理。劉備這個人,從來就是寄人籬下,為了生存,常常反水,都搞不清誰才是他真正的朋友——也許他身邊的兩個小弟弟是,可除此之外呢?

周瑜一片茫然。茫然之中憤怒依舊不減。他對魯肅說,這事我越想越虧得慌啊。咱用計策,損兵馬,費錢糧,好不容易趕跑了曹操。他倒好,吃現成的去了,天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不行,我一定要找他問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