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死於猜忌

諸葛亮隱隱地感覺有什麽地方不對頭。

後來他擡頭看天,才知道是天上不對。因為天呈異象。

當然天上的學問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叫天象學。諸葛亮精通這門學問,明了天上星星排列組合後面的意義。

但遺憾的是,這樣的意義在世人眼裏卻是無意義的。

比如說劉備。劉備就不明白諸葛亮到底在說什麽——諸葛亮感覺天上有些地方不對頭之後,在荊州派人給劉備送來一封他親手寫的信。信是這樣寫的:“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兇少吉。切宜謹慎。”

這封信關於天上的部分劉備都看不懂。他能看懂的是這樣四個字——多兇少吉。

他決定,回荊州,跟諸葛亮商榷一下此事。

不過劉備的決定卻讓一個人心裏感到不安。

龐統。

當然準確地說,龐統不是對劉備不安,而是對諸葛亮不安。在龐統看來,諸葛亮的心眼有點小。不錯,天象學是一門學問,可人心卻是更大的學問。在諸葛亮字裏行間的背後,龐統以為自己看出了其中隱藏著的兩個字——嫉妒。

龐統認為諸葛亮嫉妒他取了西川,搶了頭功,所以才假借天上那些星星阻止他西征,繼續建功立業。

龐統便告訴劉備,天上的事他也懂:“統亦算太乙數,已知罡星在西,應主公合得西川,別不主兇事。統亦占天文,見太白臨於雒城,先斬蜀將泠苞,已應兇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

龐統的解釋等於將諸葛亮信中的擔憂給化解了。事實證明,這樣的化解是卓有成效的,因為劉備同意繼續進兵,將革命進行到底。

只是誰都想不到,厄運已如影隨形。

這次的厄運不是針對別人,而是直撲龐統。這個對天象學也略知一二的人此時並不知道,那個人見人煩的太白星已經偷偷瞄準了他,準備給他一點顏色瞧瞧。

通往雒城的道路有兩條:大路通向雒城東門;小路通向雒城西門。劉備跟龐統商量,讓他走大路去取東門,自己帶兵取西門。龐統卻願意走小路。

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麽要如此選擇,連龐統自己都不知道。

由此,龐統走進了小路,走進了落鳳坡。致命的落鳳坡。在那裏,他受到了埋伏其間的雒城張任軍隊的偷襲。一時間箭如雨下,其中的N支箭射進了龐統的身體。在那一瞬間,龐統突然明白了命運的玄機——他的道號叫鳳雛,這個地方叫落鳳坡,竟是他在劫難逃之地。

龐統死了,死於亂箭之下。時年僅三十六歲。這個江湖就此少了一個傳奇,變得無趣了許多。只是龐統至死都不明白,他其實不是死於亂箭之下,而是死在自己的猜忌裏。

對諸葛亮的猜忌。

唉,在這個世界上,最致命的武器通常不是刀和箭,而是人心的黑暗。只是這樣的一個人生哲理需要大謀士龐統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能換得,太沉重了。

別無選擇

的確,龐統的死讓這個江湖無趣了許多。

並且對劉備來說,不僅無趣,而且危險——身邊沒有軍師了。

他又“如之奈何”了。

劉備“如之奈何”的結果是派人回荊州,請諸葛亮出來商議收川之計。

諸葛亮痛苦之至。一方面是為龐統的死,另一方面則是為自己分身乏術而痛苦。

不錯,被人需要的感覺很好。可這個世界如果誰都需要你,那就不美好了。一個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他如果走了,誰來守護荊州?

關羽在此時浮出水面。

事實上,關羽不是守護荊州的最好人選,卻是唯一的人選——和張飛比起來,他是唯一。

只是諸葛亮還擔心一點——關羽的智謀。

關羽的武功那是蓋世無雙。可在這個世界混,光有武功是不行的,哪怕是有蓋世武功。

為了打消諸葛亮的疑慮,關羽說了這樣一句話:“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

諸葛亮的眉頭皺起來了。一個“死”字,仿佛讓他看到了兇兆。

唉,人生在世死是容易的,活著卻是艱難的。一個把死掛在嘴邊的人,究竟能活多久呢?

諸葛亮問關羽,如果曹操引兵來攻,你怎麽抵擋?

關羽豪邁地回答:“以力拒之。”

諸葛亮笑了。

苦笑。

的確,一個只知道“以力拒之”的人是不可能讓他放心的。

諸葛亮又問關羽,如果曹操、孫權聯合引兵來攻,你又怎麽抵擋?

關羽依舊豪邁地回答:“分兵拒之。”

諸葛亮長嘆一口氣——這還不如“以力拒之”呢,本來就沒多少兵,還“分兵拒之”,荊州不丟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