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埋單

魏軍沖上來了。

漫山遍野的,充滿了圍殲的快感。

馬謖下令蜀兵出擊。蜀兵沒有聽他的,而是聽自己的——一個個畏縮不前,坐以待斃。

馬謖這才知道,原來兵書上所謂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完全是YY之語。對一個普通人來說,置之死地只能死翹翹。

他只得下令,關緊寨門,等待外援。

但外援卻來不了,一切都在司馬懿的算計中。雖然王平要引軍去救馬謖,卻被張郃攔住了去路。所謂的掎角之勢頓時被去了勢。王平勢窮力孤,只得敗退。

至此,諸葛亮防線中的第一道口子被撕開——他派副將王平同去守街亭,輔助馬謖決策的意圖由於馬謖的自命清高,導致街亭失守。馬謖孤立無援,倉皇出逃。

第二道防線是魏延所部。他引兵在街亭之後屯紮,以接應街亭。但街亭現在顯然是司馬懿的街亭。雖然魏延引兵重奪街亭,卻擋不住司馬懿、司馬昭兩路伏兵的左右夾擊,他慌慌張張逃入列柳城。至此,諸葛亮設定的第三道防線開始啟動——駐守街亭東北的列柳城高翔所部,見街亭危急,決定引兵相救。

高翔倒是動了一點小心思。為了奪回街亭,他趁著夜色去劫魏寨,卻不知自己劫的不是魏寨,而是空虛——魏寨裏頭靜悄悄,空無一人。隨後一聲炮響,火光沖天,魏兵便從四面包抄過來,把魏延、高翔等圍在中心——高翔的那點小心思到底逃不過司馬懿的眼睛——司馬懿將計就計了。

這真是一個令人惆悵的夜晚。諸葛亮的第三道防線也無濟於事,甚至損失慘重。魏延、高翔等突圍之後發現地理位置和街亭一樣重要的列柳城也丟了,魏兵乘虛而入,趁著他們去劫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輕輕松松接管了列柳城。

一切已是大勢已去。

一切都如水銀瀉地,毫無阻滯地一敗再敗,就像司馬懿的一勝再勝。這個夜晚,司馬懿占領了他的戰略制高點,諸葛亮則失去了他的戰略制高點——不僅是這場戰爭的,也包括他們人生的。

諸葛亮戰無不勝的神話就此被打破。他西出祁山、北伐中原的計劃遭受重大挫折。

而一切都歸咎於那個人。

那個誇誇其談、自視甚高的人。

但是,更致命的威脅接踵而來。

諸葛亮被包圍了。

所謂兵敗如山倒。當時的諸葛亮正領五千兵退守西城縣搬運糧草,司馬懿卻領十五萬大軍直撲該城。

這是趁熱打鐵。

也是“宜將剩勇追窮寇”。諸葛亮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失敗的機會,司馬懿怎能不牢牢抓住。

司馬懿來了。

他包圍了西城縣。

他馬上要攻城了。

而此時在城中只有兩千五百名蜀軍,另有兩千五百名蜀軍出城運糧草去了。也就是說諸葛亮直接可以支配的兵力就這麽多。

這真是人生的危急時刻,一次他人導致的失敗最終帶來一連串的失敗並禍及於諸葛亮。而他卻不能不為此埋單——看樣子是要以生命以及一生的名譽來埋單。諸葛亮沒想到自己的宿命竟是如此!

一次輕率的決定加上馬謖的自以為是,再加上司馬懿的老謀深算,構成了諸葛亮生命中的一次完敗。那麽接下來,他會棄子認輸嗎?老天爺在此時也屏住呼吸,想看看這個人間的寵兒還有怎樣的手段為自己解圍——雖然在一般人看來,這絕對是個死結,毫無解開的可能!

都是俗人一個

琴聲悠揚,在西城上空回蕩。

也在司馬懿的心頭回蕩。

這琴聲實在是有氣質的:純粹、自信、高雅,猶如閑庭信步,充滿了祥和的味道。

它似乎不應在人間留存。唉,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啊。

司馬懿想哭。他身後的十五萬大軍想哭。因為這琴聲,觸動了人類永恒的主題——戰爭與和平。

但司馬懿到底沒有哭出來——他在想一種可能性:琴聲的後面,究竟埋著多少兵?

因為彈琴的人是諸葛亮。此時他披鶴氅,戴綸巾,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左邊一童子,手捧寶劍;右邊一童子,手執麈尾,儼然一神仙了。而城門內外,有二十幾個老百姓,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神色也是輕松得很。

當然,司馬懿想到了兩種可能性:一是城裏有伏兵,二是沒有。

每一種可能性都對應著一種命運的結局。司馬懿必須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這選擇是如此的殘酷,以至於做錯了,就抱憾終身,甚至人頭落地。

司馬懿最後選擇了退兵。毫無疑問,這是個錯誤的選擇。因為城裏空空如也,除了琴聲悠揚,還有諸葛亮貌似放松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