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命運

陽安關很快就失守了。鐘會率領魏軍打下陽安關,守將蔣舒選擇了歸降,另一名蜀將傅僉戰死,漢中至此歸魏。漢中的丟失毫無疑問對蜀軍將領的心理打擊是很大的。接下來,樂城守將王含、漢城守將蔣斌,聽說漢中已失紛紛開門而降。而蜀將胡濟抵敵不住,逃回成都求援。

蜀國告急。

姜維此時也不再寫任何文字了。他要趕快動起來,能守住多少算多少。但魏兵勢如破竹,很快拿下陰平橋,使姜維首尾不能相顧。至此,退守劍閣已是無奈的選擇。

畢竟漢中險峻盡失,若劍閣再失去,成都將不再有任何屏障,可謂岌岌可危。

劍閣固若金湯。

不僅姜維、廖化、張翼紛紛領兵至此,蜀國將軍董厥也引兩萬兵把守劍閣,因此魏兵徒呼奈何。

但鄧艾卻藐視了劍閣的存在。

在鄧艾眼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成都。你劍閣難攻,我不攻就是了。

這真是大人物的思維。不拘小節,當遇到問題時,以繞過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可謂別開生面。

鄧艾的設想是:引一軍從陰平小路出漢中德陽亭,用奇兵奪取成都。

但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是設想,而是實踐——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魏軍千裏迢迢地奔襲,於沒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來,這本身就是傳奇。

只是鄧艾覺得,人生就是打造傳奇,化不可能為可能。一生做大家都能做的事,這一生一定很無聊。

他不要無聊,要有趣。哪怕是以生命為代價的有趣。

所以他出發了。鄧艾先讓他的兒子鄧忠引五千兵去做先行者,鑿山開路,搭造橋閣,他自己率三萬兵隨後跟上。

命運卻給他們設置了攔路虎。鄧艾不知道,在一個叫摩天嶺的地方,鄧忠和他的開路勇士們都絕望了。這地方都是峻壁巔崖,不能開鑿,去往成都的路,由此半途而廢。

很多人哭了,為自己曾經辛辛苦苦的付出——如果方向是錯誤的,走得越遠,損失越大,這是鄧忠和他開路勇士們的一個認識。

可鄧艾的認識和他們不一樣。鄧艾以為,人生的方向就是腳的方向,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頭更高的山。只要始終昂頭前進,一定可以登上最高峰。他下令,峻壁巔崖不能開鑿那就不鑿,大家玩蹦極,蹦過摩天嶺。

鄧艾總是怎樣,有很多與眾不同的想法和行動,這也注定了他走的路和一般人不一樣。一般人走不通的路他能走通,這是不按常規走路的一個收獲。

難於上青天的蜀道終於在鄧艾的領導下走通了,並且魏兵還有了兩個重大收獲,一舉拿下江油和涪城。

這實在是勇氣或者說傳奇的勝利。因為這兩城守軍根本想不到魏兵會從天而降、出現在他們面前。

他們不戰而降。

可以說,敢於另辟蹊徑的部隊是無往而不勝的。

接下來,就是那個夢寐以求的蜀國都城成都了。它的命運將會怎樣?是選擇抵抗還是選擇投降,鄧艾想知道答案。

一座城的命運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命運。

成都的主人是劉禪,他自己的命運都難以掌握,更別說掌握成都的命運了。

便驚慌失措。便首鼠兩端,聽眾人議論紛紛,自己卻無主見。

有人提議,現在的形勢是兵微將寡,難以迎敵。不如早棄成都,奔南中七郡而去。這個地方比較險峻,可以守上一陣,他日再借蠻兵,打回成都也不遲。

光祿大夫譙周笑了。卻是苦笑。

不錯,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收復了南蠻。可現在的蜀國還是諸葛亮時期的蜀國嗎?此一時彼一時,所謂他日再借蠻兵,打回成都去完全是夢囈,自欺欺人罷了。

又有人提議,說蜀、吳同盟,蜀國危急,不妨投吳國而去,可以棲身。

譙周還是笑了。仍是苦笑。

世事其實很簡單。盛衰兩重天。盛時朋友多多,同盟多多,衰時樹倒猢猻散,只能自求多福。只是很多人看不透。譙周無限感慨地對劉禪說,自古以來,我沒聽說過寄他國而為天子者。以現在魏吳兩國的實力看,魏能吞吳,吳不能吞魏。陛下若稱臣於吳,這是一辱;若吳國被魏國所吞,陛下再稱臣於魏,這是兩番之辱。既如此,還不如不投吳直接降魏,免得受盡屈辱。

鴉雀無聲。

譙周說完這一番大白話後周遭鴉雀無聲。很多人覺得他說得太刺耳,卻沒有人覺得他說得沒道理。天下大勢,現在已然走向分久必合的階段。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定數。有人是操盤手,有人則是被整合者。國家也一樣。這個劉備當年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江山轉眼就要易手,那些曾經的理想、激情和蔥蘢歲月終究是南柯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