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戰爭的考驗(第6/6頁)

雖然沒有人帶著舉國歡慶的心情大聲宣揚英軍戰況,但是海軍在戰爭中的表現確實令人大失所望。這次海戰中,沒有另一個納爾遜上將橫空出世,有的只是謹小慎微的傑利科上將和草率馬虎的貝蒂上將;這次海戰不像特拉法爾加海戰那般激烈果決,倒是頻頻陷入日德蘭海戰那樣的僵局。戰前在海軍建設上花費了大量資金,但是在具體結果中卻收獲甚少。戰爭證明海軍將領們刻板僵硬、缺乏想象力。在其他兩個前線陣地,海軍也都表現平平。在達達尼爾海峽,海軍兩次都是因為指揮失誤而未能獲勝。在潛艇戰中,海軍迫於外界壓力,再加上廣泛使用經過改造的商船和非專業海員,最後終於取得了唯一一次勝利。此外,這也是自馬爾堡時代以來的第一次歐洲戰爭。在馬爾堡時代,陸軍是英軍主力。雖然海軍大多數時候都停泊在斯卡帕灣,但是成千上萬的海員都是在索姆河(Somme)、伊普爾(Ypres)等其他戰場中喪命。不管這是不是軍隊實力不濟的原因導致的,這時都不是那麽重要,陸軍司令官菲爾德·馬歇爾·海格(FieldMarshalHaig)仍被當作一名英雄。雖然英國海軍沒有遭遇重大失敗,它對德軍實行封鎖,對盟軍取得巨大勝利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英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1922年,英國政府同意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條約規定,英國和美國海軍主力艦總噸位所占比例相同。這對許多英國海軍將領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意味著他們沒有其他技能,將淪為冗余人員。不平之怨驟起,他們自認為工作未嘗出現失誤,當然沒有理由承擔惡果。德軍雖然戰敗了,卻沒有損失一艘主艦;沒有犯下任何明顯可起訴的罪行,卻要接受《凡爾賽條約》(TreatyofVersailles)的懲罰,這就為下一次大戰埋下了種子。“一戰”之後,皇家海軍也並不滿足,它將會在下一次沖突中爭取獲得更多榮耀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