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蒸汽機與柴油(第2/2頁)

當委員會全部成員都集中到化學組的地盤之後,李靖誠和吳昆得意洋洋拿出兩樣東西放在大家面前:一塊灰呼呼不起眼的石頭,以及一棵貌不驚人的小樹枝。

“這什麽玩意兒?”

大多數人都不認識,不過搞勘探的黃建成認出了那石頭標本:

“是油頁巖,海南島上油頁巖資源倒挺豐富的,不過含油率不太高……我們能從油頁巖裏頭分餾原油了?”

老黃的疑問讓李靖誠很不爽,雖然他業余愛好搗鼓炸藥,但畢竟本職工作是在煉油廠麽,對石油化工還是比較熟悉的。

他們沒搞什麽模型,而是直接把全套加工設備給搬來了——也就幾個大肚陶瓷壇子,一堆用馬口鐵卷出來的導管,再加上一些支架之類,當場在院子裏把架勢搭開,現場做給大家看。

——把粉碎成細小顆粒的油頁巖放進陶瓷壇子裏,壇口用帶有導氣管的塞子塞上,並用濕泥密封,然後一邊加熱陶罐,一邊不停轉動罐體,就好像做爆米花那種操作。

於是很快就有氣體從導氣管中排出,在不同溫度的收集罐中逐次冷卻以後就變成了不怎麽清澈的油質物。

李靖誠介紹說本來應該分餾出四種液體,但因為材料工具實在太簡陋,他們現在只能得到兩種混合油。一種是燃點比較高的重柴油,可以給輪船當燃料用;另一種則介乎於輕柴油和汽油之間,應該可以驅動摩托車或者摩托艇,實在不行,拿來做燃燒彈肯定沒問題。

最後剩在罐子裏的殘渣類似瀝青,瀝青麻絲用來修補屋頂或者造船補漏是極好的材料,如果量大,還可以用來鋪築道路,用途也很廣泛。

這種土法煉油的最大缺點是嚴重汙染環境——李靖誠吳昆他們僅僅作個示範,就已經把半個工業區基地搞得異味沖天,不停有人沖上門來抗議。

在此情況下化學組向委員會介紹了另一種環保替代品——那根小樹枝是油楠的枝條。

從油楠樹木質內會分泌出一種淡棕色油質液體,氣味清香,顏色跟煤油差不多,吳昆用棉花蘸了一些點著給大家看:剛放到火苗邊上,就“轟”的一下爆燃開來,其燃燒性能跟柴油差不多。

當地老百姓經常收集油楠的木油拿來點燈,他們直接管這種樹叫“燈油樹”。油楠在海南島上生長挺多的,據說在臨高縣附近就一片樹林,裏面大量生長著野生油楠。

關於提取油料,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樹幹上鉆孔,大約五厘米左右,插入空心竹筒,下面放桶承接,一棵大樹采集一次就能流出七八斤油來,不過采集一次之後要很長時間才能收下一次,否則樹木會枯萎,一株大油楠樹一年可以采集五十到一百公斤油料。

另一種就是直接把樹伐倒,從樹心處會滲出油液來,一次可以采集二三十斤。當然這種方式不能可持續發展,不建議使用。

使用這種天然柴油倒很環保,但也有其缺點——量太少啦。一棵成材大樹一年只能提供一百公斤不到,臨高城周圍野生油楠再多,充其量不過幾百棵,一年才十幾二十來噸,夠瓊海號航行幾次?

也有人想到可否搞人工種植,不過據吳南海回憶說這種油楠樹成材至少要四五年,就算現在立即種上也要四年以後才能成林,遠水解不了近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