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痛的誓言

東征秦軍全軍覆沒,這是秦國立國以來最大的危機。如果你是秦穆公,面對這樣的慘敗,你該怎麽辦?我們看看接下來的發展。

文公夫人,秦女也,為秦三囚將請曰:“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願令此三人歸,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晉君許之,歸秦三將。

各位還記得那位再嫁重耳的秦國公主嗎?她是晉文公的夫人,晉襄公名義上的嫡母,這時她出來為那三位害得秦國大敗的將軍說話了。說什麽呢?她說:“穆公對這三個人恨入骨髓,希望你把三個人送回去,讓秦君親手烹殺了他們。”

如果你是晉襄公,秦軍已經慘敗,計策大獲成功。請問此時此刻,你會答應嫡母的請求嗎?

晉襄公當然答應,因為他認為秦國已經不足為慮,何不做個人情?他把這三位將軍送了回去,滿心以為他們回去必死無疑。這三位將軍也以為自己死定了,但他們被送回秦國後,看到的卻是一幕意外的情景。

三將至,繆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裏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恥,毋怠。”

秦穆公穿著喪服,親自到城外來迎接他們,哭著對三人說:“當時百裏奚和蹇叔勸我不要東征,是我沒有聽二老的話,才會有這樣的大敗,才害得你們受這樣的侮辱。這是我的錯,你們哪有什麽錯?拜托你們幫我盡心洗雪這個恥辱,千萬不要懈怠。”

各位年輕的朋友們,讀這段話可能沒有感覺。等你們長大進入社會就會知道,要讓高高在上的上位者願意主動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多麽困難的事情。世間絕大部分的上位者都不會公開承認自己有錯,他們所有的錯誤都是別人造成的。

秦穆公為什麽這麽做?因為今天晉國給了他人生最大的恥辱,他要雪恥!

想要雪恥,就必須先強國;想要強國,就必須先找回人才!這三個人都是將才,將才難得,秦國不能沒有他們。所以穆公才一定要女兒幫忙,把他們救回來。《左傳》記載晉國大臣先軫在聽到襄公放回三將後,氣憤地唾罵晉襄公說:“亡無日矣。”從這個反應就可以知道,這場戰役的勝利絕非晉襄公之功。然後先軫立刻去追,可惜最後沒追上,可知在他的心中,這三人確實是足以威脅晉國的難得將才。

如果當初文公夫人對襄公說,秦穆公非常重視這三個人,這是秦國難得的將才,請饒了他們三個吧!那麽襄公就一定會殺了他們。為什麽?因為這樣的人才,怎麽能留在已經結下死仇的敵國手中?所以文公夫人才故意那麽說,這一招不是跟當年穆公用五羖羊皮贖回百裏奚的計策一樣嗎?可見計策不在新舊,有用就好,只要對手夠笨,一樣還是會上當的。

穆公心中怎麽可能不怪罪這三個將軍?歸罪於他人,找尋替罪羔羊,這是人之常情,特別是上位者的常情。但穆公知道沒有這三個人,他不可能復仇。當秦國敗落到了這一刻,穆公的神志忽然又恢復了清明。前面說過,秦人的性格非常特別,當處於逆境的時候就會智勇兼備,可是一到順境就立刻得意忘形。而現在秦國正是逆境之時,秦穆公終於用理智蓋過了他的感情。

遂復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試問,如果穆公堅持自己沒錯,把過錯全部賴在三人頭上,這三人心中做何感想?他們難免會覺得不平,這是人之常情。而如今穆公主動認錯,難道這三人會因此真的覺得自己沒有錯嗎?

當然不會。這只會讓三人更加羞愧,更要全力以赴來幫助穆公。

如今穆公不但沒有怪罪三人,還恢復了他們原有的官爵和俸祿。注意這四個字“愈益厚之”,不是“厚之”,不是“益厚之”,而是“愈益厚之”。對他們比犯錯之前還要親厚,待遇還要更好。這不是人之常情,這是天下霸主的胸襟。

三十六年,繆公復益厚孟明等,使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以報殽之役,晉人皆城守不敢出。

穆公的復仇計劃成功了沒有?他苦苦忍耐了三年,重新訓練出一批精銳軍隊,讓三位將領再次率軍進攻晉國。三人在這三年中備受穆公的厚待,他們能沒有自愧之心嗎?所以這次他們在渡河之後,便將所有船只焚燒殆盡。什麽意思呢?就是下定決心,如果這次不能戰勝晉國,他們便不打算再活著回秦國了。

在秦晉殽之戰後的三年裏,晉襄公終日沉湎於酒色,而秦人卻日夜切齒等待復仇,各位覺得誰會贏?最後的結果當然是,秦軍殺得晉軍抱頭鼠竄,在晉國縱橫馳騁,晉軍只能躲在城池裏不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