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三十二章 徐一凡的漢城(第3/5頁)

“罪臣不敢,正是樸泳孝,兩位殿下,正在交泰殿內等候。要親謝大人底定漢城的功績……”

徐一凡笑笑,摘腿就要下馬,一個戈什哈跳下來想扶他,卻被他趕開。他笑吟吟的左右打量著樸泳孝,這孫子比他矮了半個頭,臉色青白還發胖,怎麽看也不像是號令英雄的樣子。嗯,不錯,是個好工具。

他拍拍樸泳孝肩膀:“你們朝鮮內部自己鬧家務,我不管。反正還能有個議政大臣就好。反正只要還是大清的藩國就好!只要將來聽我發話就好!將來你們自己歷史書再扯這個舊賬吧……打白旗很識時務,有功!”

樸泳孝身子一抖,如蒙大赦。日本人想殺李王閔妃,明擺著想拿他老樸當替罪羊。還是這位徐大人實在,一下就說清楚了,只要聽他的話,什麽舊賬也不翻!現下朝鮮,他八千精銳坐鎮,只要徐大人能保住他,誰還敢說半個不字兒?

一瞬間樸泳孝眼淚都快下來了。趕緊哽咽的道:“……敝國史書,將永載上國徐大人扶危定難的功績!血食千秋,萬代不替!”

徐一凡正準備邁步進宮,去見李王和閔妃。聽著他這話兒,突然回頭笑著吩咐:“漂亮話兒就不用說了,只要將來你們歷史書不說孔子是你們朝鮮人,端午是你們朝鮮節日,也不要給我安個朝鮮血統就成,我就感激不盡啦……”

說罷再也不理樸泳孝,大步的直朝筆直的站在那裏的張旭州走去。他身後戈什哈們也紛紛下馬,馬刺踩成一片咯吱的聲音,緊緊的跟在他的背後。十幾個零星朝鮮大臣,早就給擠到了一邊兒去。

張旭州仍然在那裏穩穩的站著,徐一凡大步走過去,二話不說,先用力的在他胸口錘了一拳。張旭州身子一抖,死死的穩住了身形。

徐一凡也認真的看著他:“負傷幾處?”

張旭州直直的看著徐一凡:“回大人的話,四處。”

徐一凡點頭,提高了聲音:“一千孤軍於海東藩國,八百裏奔襲,裹傷四處,定一國之都,為諸軍之率……現在還能站得筆直!旭州,你對得起我,我給你這陳湯和班定遠一般的功績,也對得起你!”

幾個北洋學官都是目光閃動,全是血絲的眼睛,似乎也給陳湯和班定遠的名字激出了鳴雷閃電。

北洋學官出身的,差不多都受過國內的教育,讀過一些古書。南洋學官們許多卻還不知道這些典故,個個面面相覷。溥仰這位滿清貴胄更是無文,就看著身邊不遠的楚萬裏等著他解釋。

楚萬裏也是目光閃動,輕聲道:“班超和陳湯,都是為我華夏,遠征絕域。以孤軍微弱之勢,底定西域各都,陳湯孤軍出塞,越蔥嶺而度烏水,直逼郅支單於王都。班超更是率三十六人而居西域虎穴……和我們現在孤軍掌握著朝鮮國都的情事,差相仿佛……當年陳湯站在郅支王都,和我們現在站在漢城腹心,心思都是一樣的吧……”陳湯那奏折中著名的一句話,卻被他收住了。

滿場肅然,士兵軍官們對望一眼,再看看似乎蜷縮在他們腳下的數百年歷史的朝鮮王宮,每個人都站得更加的直了。

徐一凡的欽差節旗,獵獵而動。場中朝鮮諸人,不敢發出一聲。

“願為大人效死!”張旭州緩緩而道,身邊幾名也是裹創數出的軍官,都平胸行禮,低低的重復了張旭州的話。

徐一凡微微點頭,再不回顧,轉身就朝王宮之內走去。身邊衛士,同樣簇擁而入。整個王宮,回蕩的似乎就只是他的腳步聲。

不管還有多少後續變化,漢城,現在是他的。

楚萬裏擡頭向天,低聲自語:“使李將軍,遇高皇帝?使李將軍,遇高皇帝?”

※※※

蓬的一聲,李鴻章的簽押房門被一下撞開。

簽押房內,只有李鴻章和楊士驤兩人在內,也沒有辦什麽公事,就在那裏手談。棋盤上黑白交錯,眼見就到了殘局。

撞進門內的,正是張珮綸。這些日子朝鮮眼看大局已定,徐一凡眼看就要鬥不過榮祿。原來朝鮮方面的電文過來,都是楊士驤先閱,然後再報給李鴻章,商量應對辦法。自從榮祿過去之後,為了少和榮祿起沖突,免得榮祿說北洋攬權。更加上李鴻章也有個坐山觀虎鬥看笑話兒的心思。榮祿和徐一凡,誰倒黴李老爺子都樂見其成。

所以慶軍他交了,北洋原來在朝鮮的幾個商務領事館,都並到了榮祿的欽差行轅範圍。北洋水師,這幾個月幾乎是絕足不去朝鮮。就連往日朝鮮過來的電報,都是讓半休息狀態的張珮綸有興趣時再拆看一下。

這些日子,不要說京師諸位大佬們了,就連離朝鮮最近的北洋。對那裏的消息都象半隔離一般。朝鮮北部不用說,和北洋沒有電報線。就連漢城的消息,李鴻章都懶得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