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三十四章 新敵(第2/4頁)

對這些掌重兵而立大功,又是漢員的人。朝廷上下,誰不忌憚?更別說竄起如此之快,打破朝局平衡的了。更是出頭鳥遭殃。偏偏現在朝鮮又離不得他!誰能比他更了解朝鮮情事?他上面一定要架一個人,也要派兵進朝鮮去,監視他的動向,牽制著他。這不是疑心他造反什麽的,徐一凡還沒那個本事,只不過是馭下的祖制。但是從哪兒找這麽一個人!

李鴻章資格本事足夠,可是才把朝鮮的權分了,皇上和老翁又有點不待見他。主動遣他的將,拉不下臉來。其實只要李鴻章上個表章,自請一下,誰還能不成全他?北洋對徐一凡,正好大小相制。

他也是真想將擔子交給李鴻章,朝鮮的事兒太煩。日本一天幾個照會,要大清趕緊勘定責任,賠償損失,提出道歉。各國也整天上門兒,關心這個,詢問那個。光是查以前和日本訂的天津條約條款,就將世鐸搞得頭大!和洋鬼子打交道,不管大鼻子小鼻子,李鴻章拿手。再說了,就算徐一凡兵力還不足震懾東洋小鬼子,加上北洋的兵,還不夠?洋鬼子欺負咱們慣了也就忍了,小鬼子還想登鼻子上臉?

可是這李鴻章啊,還是貓著不肯表態。其實按照老佛爺的意思,就是他們這些軍機出面,議決了的事兒,皇上還能不點頭?讓皇上去調李鴻章吧。老佛爺就不用拉下這個臉啦。偏偏老翁還在這裏頂著!

想到這裏,世鐸又是長嘆一聲,看看身邊低眉垂眼打定主意閉目養神的老額勒和布,都忍不住有些羨慕起他來了。

徐一凡啊徐一凡,怎麽你走到哪兒都是惹麻煩的主兒!

※※※

軍機們相對無言,各懷心思的時候兒。在恭親王府裏面,也有清談一場。

花廳內,香茶兩盞。秀寧格格淡掃峨眉,輕輕鼓琴。那對已經大清聞名的小雙胞胎侍立在她的身後。

座上兩個穿著便裝的老頭子,捧著清茶,靜靜的在聽秀寧的琴聲。

一曲既罷,秀寧套著指甲的纖手一劃,錚錚聲中,琴聲戛然而止。就見和有氣無力坐在涼椅當中的恭王爺對面的那須發皆白,可是身形高大,腰板筆直的老頭子,輕輕鼓掌。

“好!好!好久沒聽這樣的琴聲,簡直都讓人忘了身邊炎炎暑日,世事沸騰!”

秀寧一笑:“中堂,這次六爺爺信至你就從津門兼程趕來,秀寧無以為謝,只有鼓琴吹笙,以感盛情了。”

這老頭子,自然就是大清的中流砥柱。最後一名鹹同重臣李鴻章李中堂了。聞肇鼓而思良將,每當大清和列國有什麽交涉糾紛的時候,大家嘴上不說,想著的也只是李鴻章!

此次朝鮮世事激蕩,雖然竄起了一個徐一凡。成了口口相傳的英雄,他南洋的事跡,大家也還都沒望。但是眼見要和日本開釁的關頭,大家想起來能主持大局的,還是李鴻章!

中法戰事之後,李鴻章過得很有些灰溜溜的。作為主持中法和戰大計的他給罵得那叫一個慘。朝廷也不時敲打他一下,對他一手經營起來的淮系北洋勢力加倍提防。還扶植其他勢力在分他的權,牽制他的影響。徐一凡和榮祿入朝鮮收慶軍無非是一脈而來的。

但是又到了和外國劍拔弩張的時候,大家想來想去,還是少不了他李鴻章!

他今兒出現在恭親王府,也當真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奇事。悄然進京,居然瞞過了所有人。更別說李鴻章之老於官場,自從慈禧將鬼子六趕出軍機,不再大用的時候。李鴻章幾乎就和他避嫌的斷了來往,鬼子六也絕不招攬聯絡這些在外掌兵的重臣。可是現在,他卻因為鬼子六一封信召,來了京師恭親王府邸!

這消息傳出去,也夠讓京城官場猜測議論一陣子的了。

聽到秀寧的話兒,李鴻章一笑。指著恭親王道:“別人的面子不給,王爺的面子我還能不給?小格格,盡管放心,老李已經在園子裏遞了牌子,明兒老佛爺就傳見。老李自告奮勇,接下朝鮮這個差使!你這憂心國事的宗室才女,該放心了吧?”

秀寧只是抿嘴而笑,恭親王也是淡笑,輕輕道:“我也不過是給這位四嫂子再出最後一把子氣力。她拉不下臉來,我寫信給你告幫倒也沒什麽。秀寧居中傳話兒,也辛苦得很。”

話兒說到這裏也已經分明,此次朝鮮之事。滿朝看來看去,只有李鴻章能了結這個事情。徐一凡什麽的,根本不在高層考慮範圍之內。他來電請派重臣坐鎮朝鮮,只不過是應該的恭順,不這樣做,就有得苦頭吃了。

可是李鴻章拿架子,光緒在翁同禾鼓動下不願召他,倒是有點繼續扶植徐一凡的興趣。慈禧拉不下臉來,這個時候她點李鴻章的名兒,不是就表示,她老佛爺平日裏一貫敲打老李,關鍵時候還得求他麽?想來想去,只好讓一直奔走宮禁的秀寧居中傳話,請恭親王寫信給李鴻章,讓他趕緊自告奮勇,大家也就好順水推舟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