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三十四章 新敵(第3/4頁)

說起來,李鴻章他們幕府議事,已經決定了立即介入朝鮮。第一是不能看著徐一凡繼續坐大,第二是朝鮮引發的中日局勢繼續惡化下去,除了徐一凡,還不是北洋首當其沖。再說了,這外交事務,本來就是李鴻章的禁臠,還能讓給別人?貓一段時間,也不過就是拿個架子,發發這些年一直被敲打的小小怨氣,也不想顯得太熱衷罷了。

此次危局,已經讓徐一凡坐享大名。但是真正能了此事,整個大清,除我李鴻章外又有何人?

架子拿夠了,恭親王信一到,李鴻章自然就奔赴京城。

恭親王整個身子都縮在了椅子裏面,炎炎夏日,他也穿著夾衣夾褲。看著李鴻章同樣須發皆白,但仍然腰板筆直,忍不住就有一絲羨慕嫉妒。轉眼心裏就是自失的一笑,老李還是場中人,自己卻早已下場,還有什麽看不開,放不下?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已經是風燭殘年的老王爺眼神幽遠,只是看了一眼同樣嫻雅無言的秀寧。女孩子的眉毛,仍然修長漆黑。

放不下的,也只有這麽一個陪著他一路走過了最寂寞日子的小女孩兒啊。誰又知道,她的歸宿在哪裏?

恭王爺咳嗽一聲,輕聲問道:“老李,咱們也不說什麽虛的。我也不說什麽感謝的話兒了,就問一句,這次朝鮮的事情,你怎麽了?”

李鴻章摸摸胡子,在鬼子六面前,他倒是有一說一:“調葉志超和聶士亭兩軍入朝,給他們添點兒兵,也有七八千,都是我淮系勁旅。不瞞王爺,湊足八千,也是為了和徐一凡的八千人分庭抗禮。我也不指望葉志超能節制徐一凡的禁衛軍,朝廷也不想看著我吞了徐一凡禁衛軍。大家敵體就是。對外,加起來一萬六千軍隊,戰兵一萬,足足防守朝鮮了。東洋人性子畏威而不懷德,有重兵在朝我好說話。對內,八千我的北洋陸師也在朝鮮有足夠的威權了,徐一凡耍不了什麽小動作……

海上就是北洋水師全軍出動,保證北洋到朝鮮的餉道,同時巡視洋面,必要的時候兒還可以繞到朝鮮東面去。定鎮兩條大鐵甲船都動,護住了餉道,我們就再沒有敗的道理。”

恭親王點點頭:“兵事措置倒也罷了,我看還要準備點後備兵隊才是,有備無患嘛……那交涉呢?這麽重兵入朝,不是違背了當初的天津條約?當初中日議定,都是要在朝鮮維持現狀的,西洋鬼子不會說話?”

李鴻章淡淡一笑,親熱的拍拍恭親王的手:“放心吧老王爺!日本不是英吉利法蘭西,咱們守著萬國公法,朝鮮是大清宗藩是萬國認定的!要說違背天津條約,那也是東洋人先鬧事,他們派兵占什麽王宮?介入什麽朝鮮政變?咱們擺出準備開兵的架子,他們也就軟了,徐一凡這次做得不錯,先以大兵臨之。日本現在除了交涉,不是也沒什麽法子麽?交涉我是辦老了的,再不會誤事,王爺您就萬安吧。”

看著李鴻章自信的樣子,恭親王只是淡淡一笑。秀寧一直在旁邊靜靜的聽著。突然插了一句:“中堂,問句話兒您別見怪……您怎麽看徐一凡?您重掌朝鮮,又怎麽對付徐一凡?”

李鴻章一怔,看了一眼恭親王,老頭子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就像什麽也沒聽見。李鴻章沉吟一下,慨然道:“格格問了,我老頭子也有什麽說什麽罷。徐一凡野心不小,從一開始,我就看不明白,他到底要的是什麽!錢?他能撐起一支吞銀子的新軍,錢不少了。權?出仕他才多長時間?就兩個欽差頭銜,還指望能一步登天?換了別人,這次朝鮮事變,謹守住平壤自己的地盤,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他卻非要飛兵而冒險定漢城,去博一個不世之功!他要什麽,真看不透……他這麽一路行險下去……”

李鴻章又沉吟了一下,選了一個比較溫和的詞句:“……不是持盈保泰之路啊。”

秀寧淺淺一笑。

李鴻章摸摸胡子,仿佛又在腦海裏想著徐一凡這麽一個人。沉默了一會兒,突然雙眉一挺,滿臉自信的神色:“……至於怎麽對付他,這沒什麽好說的。他不來犯我,我也沒興趣招惹他那區區幾千人的禁衛軍。榮祿壞了事兒,朝廷對這禁衛軍已經少了興趣。要是他能收斂一點,這支禁衛軍還能讓他練成一支勁旅,他也不失國朝一員可以出鎮方面的良將。要是他拿我當榮祿對待……或者妄想這支禁衛軍能成更大的局面……還是盼他不要這麽想罷!大清,出不了曹操!”

這話說得極重,近乎誅心。徐一凡縱然跋扈,朝廷還真沒把他看成什麽權臣。李鴻章卻在這裏,直指他是曹操!

秀寧默默無語,悄悄摸了一下袖子裏面的幾封信。這都是親弟弟溥仰陸續寫來的。秀寧也一直很珍視,這個弟弟,好像淺淺的脫胎換骨了也似。徐一凡連弟弟這個牛皮糖都能收拾好,是不是也能收拾好這個到處走風漏氣兒的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