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四章 倒忙(上)(第2/4頁)

翁同禾豎著耳朵早就將光緒的話兒聽得一個字不漏,臉上頓時就是胸有成竹的微笑:“皇上……徐一凡練這禁衛軍,又拿了朝廷多少銀子?”

光緒一怔,翁同禾早就掰著指頭給他算開了:“……開辦費一百萬兩銀子號稱是老佛爺內庫撥出,其實還是徐一凡在南洋籌的餉報效老佛爺萬壽的,老佛爺惠而不費的轉撥給禁衛軍當開辦費,天津海關指撥的每月十五萬的常餉,全都給榮祿截著了,半文錢也沒給徐一凡落下來,這近年以來,徐一凡等於是沒拿朝廷一文錢,練出了八千人的精兵!他也沒有地盤,靠的就是搜刮朝鮮和南洋籌餉一點底子。這樣的籌餉練兵奇才,全天下到哪裏找去?

禁衛軍要變成真正的旗軍,就少不了借重徐一凡籌餉,這個道理一說開,就怎麽也不能將徐一凡踢開。有了徐一凡做籌餉保證,禁衛軍就能容納更多旗人。這本來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徐一凡既然不動地位,更到了京畿舉足輕重之地。他還能不知道這是皇上關照,誰才是他真正靠山?

禁衛軍入衛京畿,就算徐一凡不能再一手遮天。皇上,老臣說句打嘴的話,京師這些貴胄旗人爺們兒,多大本事皇上都心裏有數。禁衛軍又是他一手拉起來的,只要皇上關照著,禁衛軍大權必定還是徐一凡的,不管他到底是什麽名義!”

翁同禾已經說得嘴角都是泡沫,被風一吹,四下飄揚。但是他神色仍然是俯仰自得,精光簡直要從眸子裏面冒出來。

光緒也認真的聽著,臉色越來越青。

“……皇上只要有一支精兵在手,緩急之時可待。天下都仰望皇上聖德。苦於國勢板蕩久矣,一旦有日皇上期待振作,詔告天下尊王攘夷,鼎新革故。京畿有可用之兵,天下有勤王之臣,皇上一生事業,何愁不能振作!”

翁同禾的收煞幹脆利落,只是目光炯炯的看著光緒。

光緒突然爆喝了一聲:“夠了!”

他猛的轉身:“老佛爺萬壽在即,你做如此驚人之言,又要調禁衛軍入衛京畿。還不是看著李鴻章現在又爬出來了,又出風頭了,你看不順眼罷了!你哥哥當年被李鴻章一份奏章終生不用,你們老翁家,對這個仇記得可深!禁衛軍回來,就分了李鴻章北洋的地位,慢慢的再削他的權。北洋要限制,李鴻章那個協辦大學士的缺你也瞧著許久了。你的心思,難逃朕的洞鑒!”

光緒瘦怏怏的身子,也不知道哪裏來這麽足的中氣。看著他神色俱厲,遠遠兒看著的太監宮女們面面相覷,卻又不敢過來。翁同禾卻神色不動,只是靜靜的垂首聽訓。

“朕對老佛爺孝養之心,天下可鑒!要不是老佛爺,豈有朕之大位,豈有現在我大清之煌煌盛世?你做此無父無君之言,到底是何心腸?要不是看你往日功勞情分,還一貫當差謹慎,今天不知道怎麽撞了一頭黃湯醉迷了心腸,就要你去伊犁走一遭!你走!朕這些日子不想瞧著你,牌子也別遞進來了!”

翁同禾恭恭謹謹的下了一個禮,舉著馬蹄袖齊眉,就想退下去。

光緒擺擺手,卻又叫住他,似乎還沒罵盡興:“你這人,真是越活越回去了,連你學生都不如!你瞧瞧你那個學生譚嗣同,還很有點浩然之氣,不像你這麽無父無君!他現在在哪兒?”

翁同禾仍然不動聲色,似乎光緒罵的不是自己,仔細瞧他神色,還能看出眼底的三分緊張,七分得意。自己的皇帝學生,也歷練出來了啊……

“回皇上的話兒,老臣那個不爭氣的學生譚嗣同,現在正奉徐一凡之召,在朝鮮禁衛軍中……徐一凡和臣那個學生,是八拜刎頸之交,整日以聖人之學交相砥礪,是準備報效朝廷,報效大清,報效我皇上的。”

光緒仰首向天,眉頭皺得緊緊的,又擺了擺手:“聽說徐一凡和譚嗣同,還有一個王五,是桃園三結義來著?”不等翁同禾回話,他就自顧自的吩咐:“桃園三結義本來就是天下共仰的好事兒嘛,聽說王五雖然不文,但也是古專諸劇孟一般的人物。朕這些日子在讀太史公的遊俠列傳,也想瞧瞧這人物,你想想法子,看朕怎麽能悄沒聲兒的見見王五。說出去,畢竟是個笑話。”

到了最後,光緒平板的聲音當中,終於帶著了一點期待的色彩。

※※※

如果說京城頤和園的秋色過於蕭瑟,那麽在朝鮮大同江兩岸的秋季,充滿的卻是一種奇異的活力。

這種活力,是在老大京城找不到的。

李大雄的到來似乎是個信號一般,更多的船,更多的人,通過各種渠道向大同江兩岸湧來。徐一凡花錢就像流水一般,在金錢所能及的範圍之內搜刮人才,準備物資。軍火也源源不斷的采購輸送而來。如果負責裝卸的小工們懂得各國語言的話,可以發現那些裝在箱子裏面,包著油脂的步槍,彈藥,格林炮,馬克沁機關槍,管退式野戰炮,軍裝,T型背帶,水壺,刺刀,軍靴都打著各大世界聞名軍工廠的標記,甚至還有各國陸軍現役武器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