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二十七章 東亞大勢(第2/4頁)

這個消息將所有人都是一震,誰都知道這次日英通商航海條約是在1858年簽訂,可想而知,當時是多麽不平等的條約。在日本國力蒸蒸日上之後,從1872年就開始了修約談判,持續長達二十多年之久。為了拉攏英國站在日本船上,到了最後,伊藤博文不顧國內抗議賣國的呼聲,悍然做出全面讓步,將修約簽署!1895年之後,俄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就要通車,在這麽一個龐然大物卷進來之後,朝鮮就再不是清日兩家的事兒了。

在這個時候,只要取得英國支持,俄國就算火中想取栗,也基本是無能為力。

在昨夜,伊藤博文絲毫不關心陸軍情報系統進行的公使館火燒事件的密謀,一直在緊緊的盯著從水電報線傳回來的消息。到剛才為止,終於得到了修約簽署的消息!

屋子裏面沉默少傾,川上操六激動的站了起來:“大日本帝國萬歲!天皇陛下萬歲!”和他一起的,還有寺內等年輕一些的軍官,個個臉色漲得通紅的揮舞著拳頭,恨不得跳到桌子上面去!

一切障礙都已經掃平,其他的,就等著在戰場上面看了!

伊藤博文短暫的激動之後,又迅速恢復了平靜,轉頭看向山縣有朋:“野津支隊準備完畢沒有?”

山縣啪的一聲起立:“野津中將以廣島師團第九旅團為骨幹的支隊主力,已經在宇品港待命,一聲令下,既可以登船出發!”

伊藤博文滿意點頭,又交代了幾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態勢,野津支隊必須在三日內登陸釜山完畢……為了保護僑民和公使館的安全!外交折沖,陸軍不用管,只要求你們進軍!”

山縣點頭:“陸軍動員令是不是要隨之發出?”

伊藤笑著搖頭,現在一切局勢都在他胸中全盤掌握。這種感覺,就如東亞大地海洋,全在他指掌中一般。

感覺真好。

“……別太快的嚇著清國人,就是只先派這六千人的支隊足矣。讓他們以為,他們那兩萬多淮軍還能保住朝鮮。李鴻章太自信他的交涉能力——東方俾斯麥嘛!讓他慢慢去交涉好了,為了加強朝鮮駐軍力量,作為交涉談判的依靠。北洋水師必然大舉出動,晝夜不停的往返中韓之間,運輸物資軍火……海上決勝之後,再麻煩陸軍大舉出動,一舉摧垮李鴻章所有有戰鬥力的軍隊,那時候,清國……,不,支那的大門就全部為我們敞開了!”

“關鍵中的關鍵,就是未來的海上決勝!”

※※※

“丁軍門,中堂急電!”

水師中軍總兵劉步蟾急急的敲了敲定遠艦提督官艙的房門,一聽沒有動靜,又急切的再敲了兩下。

官艙之內,傳來了丁汝昌疲倦的聲音:“子香,進來吧。”

從昨夜丁汝昌被驚起,到現在為止,一天快過去了,丁汝昌一點都沒有消息。

漢城事件,如驚雷擊頭,打在了北洋文武上下頭上。誰都知道這場事變的後果!

陸師諸將不用說,一堆堆的電報發給北洋中樞,請示辦法。聽說老中堂在睡夢中被驚醒,嚇得呆了小半個小時。緊接著就是一堆電報又砸給現在暫時在仁川的北洋水師高層。

要求收集水手軍官上船,加煤加水,隨時準備生火起錨。丁汝昌也從陸上官衙搬到了鎮遠號上面。水師的判斷一致,如果要準備作戰,水師兵船軍艦,絕不足用。

將近一年時間耗用下來,軍艦狀態極差,彈藥缺乏,人員不整。如果要進行海上戰鬥,必須回母港修整補充整理。水師一去,陸師就失去保障,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水陸配合,將主力撤回國內,先固根本!丁汝昌當即和陸師諸鎮往來電報商量。除了葉志超和馬玉昆衛汝貴不表態,聶士成和左寶貴都贊同他的意見,頓時就發了一個聯銜電報過去。要求立即整備主力,回國!在朝鮮這裏,既有徐一凡的兵,再留三四千陸師足矣。只要主力能保存,萬一打起仗來就有辦法!

現在劉步蟾手中拿著的,就是李鴻章的回電。

當劉步蟾走進丁汝昌的官艙,就聞到全是葉子煙的味道。丁汝昌不大抽煙,這一天下來,卻不知道抽了多少!就瞧見他眼窩也青了,眉毛都耷拉了下來,坐在那裏慢慢的喝著濃茶,還在撐著。

官艙之內,到處都是海圖,筆硯墨水,放得到處都是。

劉步蟾皺皺眉頭,將電報紙遞給了丁汝昌,自己過去打開官艙的舷窗。海風吹進來,讓腦子已經成了一鍋粥的丁汝昌精神就是一振,忙不叠的打開了電報紙細看。才看了幾行,就猛的一拍桌子,筆墨紙硯全部跳了起來,墨水濺得海圖上都是。

“中堂老了!難道還嗅不出這裏味道?”

“大人,回電是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