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五十五章 細看濤生雲滅(下)(第3/6頁)

“徐一凡那裏,幾天都沒消息了,現在什麽狀況,誰能明白?”

“徐一凡可是擊敗了鬼子的第五師團,打死了他們的名將,其他地方,誰能和他比?”

“旅順花了上千萬兩白銀經營的要塞,兩萬久練之軍……這是和法國見過仗的精銳!也不過如此,難道徐一凡還有回天之力麽?”

“朝鮮消息還沒有過來!”

“如果戰事順利,那又為何消息斷絕?朝廷一再去電,卻半點消息也無?皇上,徐一凡也指望不上!”

“皇上,不指望徐一凡,還能指望什麽?不管如何,無論如何也要等到了朝鮮的消息!”

“還指望那個徐一凡?英國公使轉告總理衙門的日人戰報,日軍已經在元上上陸,抄了徐一凡的後路!徐一凡已經被包圍在平壤一帶,最後也不過如同旅順一般!”

玉瀾堂內,帝後兩黨大臣,都跟一只只鬥雞似的,漲紅了臉互相叫嚷。誰也不肯退後半分。

悶熱的空氣,慘敗的噩耗,這些大臣,讓光緒只是一陣陣的頭暈,他扶著書桌想堅持,到了最後,在聽到徐一凡被包圍之後,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按著頭頹然坐倒在椅子上,轟隆一聲,還帶倒了桌上硯台。

兩派大臣一下住嘴,呆呆的看著光緒。

光緒按著頭,只覺得煩悶不堪,眼前的人,他一眼也不想多看了。他低聲的問翁同禾:“徐一凡,真的被抄了後路?”

翁同禾回避著光緒的目光:“……皇上……”

光緒之前一直在問著其他諸軍能調動與否,只字不提在朝鮮唯一打了勝仗的徐一凡,潛意識裏,這就是他最後的希望。他生怕聽到一點不好的消息!

“退下,都退下……軍機這些日子專候朝鮮的消息……再去電!朕……朕要去給老佛爺請安……”

世鐸等高聲拜舞:“皇上聖明!”而翁同禾等帝黨大臣,卻只是倉皇的對望,到了最後,也只有無聲的拜伏下來。

※※※

旅順陷落的消息,和閃電一般穿透了甲午戰事開啟以來,大清上下沉悶渾噩的空氣。

人們從未想過,就在幾十年前,還比自己貧弱許多的一個小國,居然能將大清精銳打得如此慘敗!

巨資建設起來的水師,慘敗了。

大清陸上的武力中堅,北洋陸師也慘敗了。

號稱亞洲第一要塞的旅順也陷落了。

遼西走廊,毫無遮掩的向日軍敞開,過了遼西走廊,就是直隸京師要地。而且威海,煙台,大沽等等海防重地,全都毫無遮掩,處處被動!大清沿海,經過二十年的舉國籌備海防,到了現在,竟然無一處安全所在!

京師向來是消息最靈通的地方,朝廷的窘迫,大家都心知肚明,口口相傳。到了此等時候,大清竟然抽調不出一支有力的部隊繼續戰鬥,只能釘死在各處海口上面,京師直隸漫然無備,當初的龐然大物北洋已經被打得失魂落魄。而朝廷中樞,大臣們還內鬥不休,想借著這個機會將對方踩下去,流言蜚語滿天飛。

也許上位者們在關心著借著這次戰事,如何將自己的政治對手整倒,怎樣在這次戰事當中撈到更多的好處。戰事打敗了,東洋小鼻子和西洋大鼻子也差不多,割點地賠點款就算完事兒,反正也不要他們自己掏腰包兒。

可是對於絕大多數百姓,甚至官僚體系當中一些人來說,他們卻在苦苦思索,堂堂大清,為什麽連小日本也打不過?局勢糜爛如此,不知道有多少人為旅順陷落了痛哭流涕,國家氣運,衰微至此,最後的一點顏面都給扒得精光。洋人報紙語帶譏諷的也在評論,中國是不是還有作為一個東亞代表的資格,是不是有進入近代文明社會的能力,或者中國應該和印度一樣,在西洋文明的殖民管理下,才比較有前途。

不知道有多少人,中夜披衣而起。

這麽一個國家,文明延續垂三千年。當初和她並稱的古國,早就消磨在歷史的風煙當中,連那些曾經站在當時文明巔峰的民族,也早就不見了蹤影。但是這個國家,這個文明卻一直存在延續下來,不管如何艱難,總能復興再起。危難關頭,在絕境的時候兒,總有仁人志士出現,以他們的血肉靈魂,重新延續著這個文明,這個國家。

斑斑青史,這點民族精魂意氣,不絕如縷。

恰逢這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恰逢這個末世,也一定會有人振臂而起!帶給所有人希望!

不知道有多少人,目光轉向大清那個海東藩屬國家朝鮮,等候著一個從一出現就被稱為官場異數的人的消息,似乎那個從一開始就和大清官場格格不入的家夥,正守候著這個國家最後的一點希望!

禁衛軍,徐一凡!

※※※